「棒球」: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未顯示由 8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5 次修訂) | |||
第55行: | 第55行: | ||
* 基礎棒次程序-<b>守方投球→攻方擊球後跑壘/守方接球並踩壘包以觸殺攻方</b> | * 基礎棒次程序-<b>守方投球→攻方擊球後跑壘/守方接球並踩壘包以觸殺攻方</b> | ||
** 每半局進行時,攻擊方的打者若能於自己的棒次成功擊出守備方的投球(有三次機會)再依序跑完一、二、三壘後回到本壘便能得1分,雙方於擊球階段開始攻防 | ** 每半局進行時,攻擊方的打者若能於自己的棒次成功擊出守備方的投球(有三次機會)再依序跑完一、二、三壘後回到本壘便能得1分,雙方於擊球階段開始攻防 | ||
** 守備方由投手投出符合『好球帶』而未有被打者擊中(包括打者選掉不打及揮空)的<s>攻擊</s>好球(Strike)嘗試『三振』{{ref|Strikeout,打者連續三次都無法擊中好球時便出局(Out),簡稱K;『三振(三次揮動)』一詞也看出原先傳自日文的遺緒}}打者、各壘手+野手將打者擊出的球接殺(立即接住未落地的球)或把落到地上的球撿起傳回壘手進行觸殺{{ref|Tag out,壘手踩住壘包持球碰觸還沒上壘/沒能回壘的跑者使其出局,壘手未持球則不可進行觸殺|ref}}打者阻止攻擊方得分。 | ** 守備方由投手投出符合『好球帶』而未有被打者擊中(包括打者選掉不打及揮空)的<s>攻擊</s>好球(Strike)嘗試『三振』{{ref|Strikeout,打者連續三次都無法擊中好球時便出局(Out),簡稱K;『三振(三次揮動)』一詞也看出原先傳自日文的遺緒}}打者、各壘手+野手將打者擊出的球接殺(立即接住未落地的球)或把落到地上的球撿起傳回壘手進行觸殺{{ref|Tag out,壘手踩住壘包持球碰觸還沒上壘/沒能回壘的跑者使其出局,壘手未持球則不可進行觸殺,且必須以持球手接觸跑者|ref}}打者阻止攻擊方得分。 | ||
** 當打者擊出投手的投球、未被守方接殺而落在內野或外野區域即是「安打(Hit)」(通常是較快落地使野手不好跑位準備接球)即結束自己的棒次並開始跑壘,從野手回傳至各壘手接到球期間,跑者先踏上壘包且未被此壘手觸殺則為跑者「成功上壘」(若跑不完也可回原壘,只需比壘手搶先碰到壘包即可生還),換下一棒打者。 | ** 當打者擊出投手的投球、未被守方接殺而落在內野或外野區域即是「安打(Hit)」(通常是較快落地使野手不好跑位準備接球)即結束自己的棒次並開始跑壘,從野手回傳至各壘手接到球期間,跑者先踏上壘包且未被此壘手觸殺則為跑者「成功上壘」(若跑不完也可回原壘,只需比壘手搶先碰到壘包即可生還),換下一棒打者。 | ||
** 若擊出的球落在界外區域(本壘後方、一三壘外側直線外)則是「界外球(Foul Ball)」,好球數+1(2好球時一般不會再加算),打者繼續自己棒次<s>除非壘手捕手漏接且同時打者或三壘跑者想盜壘</s> | ** 若擊出的球落在界外區域(本壘後方、一三壘外側直線外)則是「界外球(Foul Ball)」,好球數+1(2好球時一般不會再加算),打者繼續自己棒次<s>除非壘手捕手漏接且同時打者或三壘跑者想盜壘</s> | ||
第63行: | 第63行: | ||
** 若投手投球沒有進入好球帶+'''打者沒有(完全)揮棒'''時便成「壞球(Ball)」,累積滿四壞球後打者便獲「保送(Base on Balls)」上壘 | ** 若投手投球沒有進入好球帶+'''打者沒有(完全)揮棒'''時便成「壞球(Ball)」,累積滿四壞球後打者便獲「保送(Base on Balls)」上壘 | ||
*** 有時候投手會故意投出「四壞球{{ref|Intentional bases on balls(IBB),日本又稱「敬遠」}}」將打者保送上壘,以防止強打者開轟得分。 | *** 有時候投手會故意投出「四壞球{{ref|Intentional bases on balls(IBB),日本又稱「敬遠」}}」將打者保送上壘,以防止強打者開轟得分。 | ||
*** 若投球擊中打者的身體 | *** 若投球擊中打者的身體即是「觸身球(Hit by pitch、HBP)」此時不論球數此打者都會獲得保送<s>還有一定機率讓雙方球員+教練清空板凳</s>{{Youtube|1W8AyZxxumE|日職事例}}<ref>除了上述的衝突事例,現實的MLB也有顧及觀眾(球迷)『看熱鬧不嫌事大/為出名搏版面/代替狂熱球迷維護球員』心思的『<b>表演式爭執</b>』等內規,例如名教練Bobby Valentine就曾自承某幾次衝上場跟裁判/對手教練吵的內容其實是『'''你別管我罵什麼,讓我吼完這30秒就好'''』…</ref> | ||
** 當一壘上已有人時出現保送,一/二/三壘跑者依次推往下一壘,在滿壘時出現保送則會把三壘跑者送回本壘得到1分。 | ** 當一壘上已有人時出現保送,一/二/三壘跑者依次推往下一壘,在滿壘時出現保送則會把三壘跑者送回本壘得到1分。 | ||
** 打者也可不揮棒而用球棒輕碰來球形成「短打(Bunt)」<ref>通常會握兩端或用球棒遮住捕手手套表示明確的短打姿勢,主依裁判認定打者有無形成短打姿勢</ref>使球在內野滾地/彈地,逼使投手(+捕手+一/三壘手)必須跑位+撿+接球的混亂空檔,爭取已上壘跑者(+自己)趁機跑壘。 | ** 打者也可不揮棒而用球棒輕碰來球形成「短打(Bunt)」<ref>通常會握兩端或用球棒遮住捕手手套表示明確的短打姿勢,主依裁判認定打者有無形成短打姿勢</ref>使球在內野滾地/彈地,逼使投手(+捕手+一/三壘手)必須跑位+撿+接球的混亂空檔,爭取已上壘跑者(+自己)趁機跑壘。 | ||
第129行: | 第129行: | ||
** 棒球運動所使用的球,基本為白色和108針紅色手縫線如圖:⚾ | ** 棒球運動所使用的球,基本為白色和108針紅色手縫線如圖:⚾ | ||
** 有球員會簽名在球上面,俗稱簽名球,對狂熱球迷有[[收集|收藏]]紀念的價值 | ** 有球員會簽名在球上面,俗稱簽名球,對狂熱球迷有[[收集|收藏]]紀念的價值 | ||
** 在未以鐵絲網遮蔽的球場的職業比賽,外野手有時會將已接殺的球拋給觀眾留念做為互動,之後由球僮助手遞交新球給投手進行下一棒次。 | |||
* 球棒 | * 球棒 | ||
第146行: | 第147行: | ||
* 頭盔 | * 頭盔 | ||
** 防守方捕手和進攻方打者必須配戴,防止投球或球棒直接擊中頭部的護具 | ** 防守方捕手和進攻方打者必須配戴,防止投球或球棒直接擊中頭部的護具 | ||
** 自從1920年印地安人隊的{{wp|雷·查普曼}}被洋基隊的{{wp|卡爾·梅斯}}投出觸身球擊中頭部導致死亡後,頭盔普遍成為MLB打者裝備之一。 | |||
** 捕手的頭盔沒有護耳並且搭配面罩,而打者的頭盔視情況會有單邊或雙邊護耳的差別 | ** 捕手的頭盔沒有護耳並且搭配面罩,而打者的頭盔視情況會有單邊或雙邊護耳的差別 | ||
* 面罩、護胸、護肩、護肘、護襠 | |||
** 捕手和主審會戴面罩、護胸、護肩、護肘以及護襠以防強襲球或球棒直接命中臉部、胸部、肩膀、手肘和襠部,其中捕手會搭配頭盔和護膝 | |||
** {{youtube|EZhiPWOmZfs|MLB比賽中球棒、強襲球直擊面罩或頭盔影片}} | |||
* 球衣與背號 | * 球衣與背號 | ||
** 為了辨識各隊的球員,會給予球員指定背號的球衣;由於過去球員兼教練的普遍情況,連同教練團成員都會穿上球衣,與其他運動不同。 | ** 為了辨識各隊的球員,會給予球員指定背號的球衣;由於過去球員兼教練的普遍情況,連同教練團成員都會穿上有背號的球衣<s><b>叫你總仔出來打</b>的成因之一</s>,與其他運動不同。 | ||
** 為了方便讓觀眾、轉播單位辨識對戰雙方,職業球隊通常會規範配色 | ** 為了方便讓觀眾、轉播單位辨識對戰雙方,職業球隊通常會規範配色 | ||
***客場球衣設定深色以及企業、城市名(例如:NPB就同時存在阪神(Hanshin)、廣島(Hiroshima)兩種情況) | ***客場球衣設定深色以及企業、城市名(例如:NPB就同時存在阪神(Hanshin)、廣島(Hiroshima)兩種情況) | ||
***主場球衣設為淺色、花紋以及球隊象徵物(就前述那兩支NPB球隊來說就是虎(Tigers)、鯉魚(Carp<ref>單複數同形</ref>)) | ***主場球衣設為淺色、花紋以及球隊象徵物(就前述那兩支NPB球隊來說就是虎(Tigers)、鯉魚(Carp<ref>單複數同形</ref>)) | ||
***球衣上圖樣不能出現棒球以免造成誤判<ref>2005年統一獅和2015年中信兄弟因為隊徽出現棒球導致被CPBL打 | ***球衣上圖樣不能出現棒球以免造成誤判<ref>2005年統一獅和2015年中信兄弟因為隊徽出現棒球導致被CPBL打槍而緊急修改</ref> | ||
**近期主場球隊會設定主題球衣(不限動漫、城市主題)吸引更多球迷購買,此時如果跟客場球隊撞色而混淆應協調讓客隊穿上他們的主場球衣以辨識<s>,畢竟連雙方都穿標準球衣都發生過{{youtube|Ygsm8rFC708|傳到對方教練的嚴重失誤}}了</s> | **近期主場球隊會設定主題球衣(不限動漫、城市主題)吸引更多球迷購買,此時如果跟客場球隊撞色而混淆應協調讓客隊穿上他們的主場球衣以辨識<s>,畢竟連雙方都穿標準球衣都發生過{{youtube|Ygsm8rFC708|傳到對方教練的嚴重失誤}}了</s> | ||
** 為了表彰某球員在該球隊甚至聯盟中的特殊地位,會將他使用過的背號退休不再給新進球員使用(永久欠番,Retired number) | ** 為了表彰某球員在該球隊甚至聯盟中的特殊地位,會將他使用過的背號退休不再給新進球員使用(永久欠番,Retired number) | ||
第174行: | 第180行: | ||
** 和下面的樂樂棒球類似,場地縮小,沒有投手丘和壘包 | ** 和下面的樂樂棒球類似,場地縮小,沒有投手丘和壘包 | ||
** 取消投手、捕手和外野手,另設站在二壘手和游擊手之間的中線手<s>二壘手不是站在二壘,中線手才是站在二壘</s>,也就是說每局雙方分別有'''五人'''上場 | ** 取消投手、捕手和外野手,另設站在二壘手和游擊手之間的中線手<s>二壘手不是站在二壘,中線手才是站在二壘</s>,也就是說每局雙方分別有'''五人'''上場 | ||
** | ** <b>沒有球棒和手套</b><s>那怎麼不叫五人制<b>壘</b>球</s>,打者需直接用手把專用的橡膠球打出 | ||
*** '''因此沒有好壞球、界外球和全壘打判定''',只要球沒打出去、落空、打者刻意做假動作、自打球(球打到自己身上然後滾進場內)、球直接打出左右界外線或是打出場外都判出局 | |||
* 軟式棒球(軟式野球) | * 軟式棒球(軟式野球) | ||
第196行: | 第203行: | ||
** 儘管比賽花招相當多(花式接球、踩高蹺投打球、火球(物理)、投手在彈跳床上投球等等;換場時球員會一起做出舞蹈等動作炒熱氣氛),但球員本身也需要高水準的球技,成員不乏待過小聯盟1A甚至3A的球員,更甚者還有從香蕉聯盟轉去大聯盟的球員在 | ** 儘管比賽花招相當多(花式接球、踩高蹺投打球、火球(物理)、投手在彈跳床上投球等等;換場時球員會一起做出舞蹈等動作炒熱氣氛),但球員本身也需要高水準的球技,成員不乏待過小聯盟1A甚至3A的球員,更甚者還有從香蕉聯盟轉去大聯盟的球員在 | ||
*** 而黃金打者有時會請已退役的大聯盟名人上場打球 | *** 而黃金打者有時會請已退役的大聯盟名人上場打球 | ||
* 野球盤 | |||
** 棒球主題的特規彈珠台玩具,由日本エポック社在1958年隨日職熱潮而開發面市,[https://epoch.jp/ty/yakyuban/history/ 專頁],並逐漸加入電池、液晶螢幕等特色功能,某些電玩廠商也有製造投幣大型機台款。 | |||
** 將彈珠發射口設於盤中央(即投手),各落坑前可設置撞柱(即野手)並微調位置,並有『魔球』坑位(位於投球軌道正中的活門)可直接開坑收球以加強擊球難度。 | |||
** 擊球點可選插左打或右打者,由玩家親手擊出彈珠至二壘後方各角度之落坑各為安打/出局/全壘打/機率判定事件(依各家設計規格不同)等。 | |||
* <s>野球拳</s> | * <s>野球拳</s> | ||
** <s>風行於東洋,[[金庸群俠傳|一代怪俠]]<b>小蝦米</b>的絕學</s> | ** <s>風行於東洋的神祕武/舞技,[[金庸群俠傳|一代怪俠]]<b>小蝦米</b>的絕學</s> | ||
=== 由棒球帶入大眾生活的俗語 === | === 由棒球帶入大眾生活的俗語 === | ||
第212行: | 第224行: | ||
| 紅不讓 || Homerun || 免跑壘直接得分 || 強勢、旺盛 || 英語詞源→日語發音→台語轉寫<br>蘊含『紅』的吉兆+『當仁不讓』(把握時機)的意涵<br>常見於電視節目或報刊標語 | | 紅不讓 || Homerun || 免跑壘直接得分 || 強勢、旺盛 || 英語詞源→日語發音→台語轉寫<br>蘊含『紅』的吉兆+『當仁不讓』(把握時機)的意涵<br>常見於電視節目或報刊標語 | ||
|- | |- | ||
| 摃龜 || Skunk || 壓倒性慘敗 || (投注)失敗而賠本 || 一樣是英語詞源→日語發音スカンク→台語聽寫GonGu簡化而來<br>原文是『臭鼬』俗名,意指「臭鼬放屁 | | 摃龜 || Skunk || 壓倒性慘敗 || (投注)失敗而賠本 || 一樣是英語詞源→日語發音スカンク→台語聽寫GonGu簡化而來<br>原文是『臭鼬』俗名,意指「臭鼬放屁=讓人吃屁(失望)」,<br>但台語聽寫後意象鮮明,讓後學難以確認這詞是沒有漢語語源脈絡的外來語<br><s>有些討論還會歪串到龜字上去</s> | ||
|- | |- | ||
| 回本壘 || Homed/Scored || 跑完三個壘並得分 || [[H]] || 一般以約成會→牽到手→接到吻的[[三階段]]對應之<br><s>但在網約一夜情/約砲成為常態的200X年代後逐漸成為死語</s> | | 回本壘 || Homed/Scored || 跑完三個壘並得分 || [[H]] || 一般以約成會→牽到手→接到吻的[[三階段]]對應之<br><s>但在網約一夜情/約砲成為常態的200X年代後逐漸成為死語</s> | ||
第218行: | 第230行: | ||
| [[首打席全壘打]] || Lead Off Home Run || 第一位打者於第一次打擊時擊出全壘打 || 一發入魂(意味深) || 詳見條目 | | [[首打席全壘打]] || Lead Off Home Run || 第一位打者於第一次打擊時擊出全壘打 || 一發入魂(意味深) || 詳見條目 | ||
|- | |- | ||
| [[33-4]] || <s>29</s> || 2005年NPB總冠軍戰的最終比分 || [[仲夏夜之淫夢|\チーン/]]<br> | | [[33-4]] || <s>29</s> || 2005年NPB總冠軍戰的最終比分 || 一面倒的慘敗 || [[仲夏夜之淫夢|\チーン/]]<br><s>[http://dic.nicovideo.jp/a/%E3%81%AA%E3%82%93%E3%81%A7%E3%82%84!%E9%98%AA%E7%A5%9E%E9%96%A2%E4%BF%82%E3%81%AA%E3%81%84%E3%82%84%E3%82%8D! 「なんでや!阪神関係ないやろ!」]</s> | ||
|- | |- | ||
| 球棒隊 || <s>沒有,純臺灣發</s> || 媒體將『棒球隊』改拚後的新詞 || 持球棒攻擊人的惡煞 || 2021年忽然在臺灣某都頻繁出現導致球棒與棒球隊受到[[風評被害]]<ref>球棒確實是好上手又容易購得的街頭武器,就算是棒球運動不盛行的地區也可推說是學生用或私人用(例如於不盛行棒球的香港產黑幫電影裡經常出現),雖然成棒與職棒早已在1980年代明文規定只准用木製球棒,但「學生與少棒比賽允許金屬製球棒」仍留下金屬球棒流通至市面乃至於淪為凶器的破口…</ref><br><s>因此讓[[鄉民]]自嘲「慶記之都變窮了,現在只買得起球棒」</s> | | 球棒隊 || <s>沒有,純臺灣發</s> || 媒體將『棒球隊』改拚後的新詞 || 持球棒攻擊人的惡煞 || 2021年忽然在臺灣某都頻繁出現導致球棒與棒球隊受到[[風評被害]]<ref>球棒確實是好上手又容易購得的街頭武器,就算是棒球運動不盛行的地區也可推說是學生用或私人用(例如於不盛行棒球的香港產黑幫電影裡經常出現),雖然成棒與職棒早已在1980年代明文規定只准用木製球棒,但「學生與少棒比賽允許金屬製球棒」仍留下金屬球棒流通至市面乃至於淪為凶器的破口…</ref><br><s>因此讓[[鄉民]]自嘲「[[槍械|慶記]]之都變窮了,現在只買得起球棒」</s> | ||
|- | |- | ||
| 扣倒 || コード/Called Game || 提前結束比賽 || 勝負懸殊,遭到壓制 || 原文英文→日語發音→[[空耳|台語聽寫]]→選到一個音義相符的中文譯詞<br><s>請不要對另一聽寫『摳豆』產生不當聯想</s> | | 扣倒 || コード/Called Game || 提前結束比賽 || 勝負懸殊,遭到壓制 || 原文英文→日語發音→[[空耳|台語聽寫]]→選到一個音義相符的中文譯詞<br><s>請不要對另一聽寫『摳豆』產生不當聯想</s> | ||
第226行: | 第238行: | ||
| 天王山 || 京都府的一座山 || colspan=2|<center>決定總體局勢的關鍵比賽、戰鬥</center> || [[豊臣秀吉 (Fate)|羽柴秀吉]]在這座山附近發動{{wp|山崎之戰}}(又稱天王山之戰)成功擊潰[[明智光秀 (Fate)|明智光秀]]<br>最早來自日本圍棋,再由日本棒球界傳到台灣棒球界以至於華人社會 | | 天王山 || 京都府的一座山 || colspan=2|<center>決定總體局勢的關鍵比賽、戰鬥</center> || [[豊臣秀吉 (Fate)|羽柴秀吉]]在這座山附近發動{{wp|山崎之戰}}(又稱天王山之戰)成功擊潰[[明智光秀 (Fate)|明智光秀]]<br>最早來自日本圍棋,再由日本棒球界傳到台灣棒球界以至於華人社會 | ||
|- | |- | ||
| 直球(對決) || 直球(日文) || 向打者投直球 || | | 直球(對決) || 直球(日文) || 向打者投直球 || 不使用任何花招的正面對決 || 『投⇔打』之間考慮的因素複雜,還有主審/教練/捕手/壘手+跑者…<br><s>況且投手本就沒義務餵好打的球</s><br>日文方面也指『完全不考慮場合/關係的直率發言』 | ||
|- | |||
| 牛棚{{ref|日文標記「ブルペン」是直翻自英文Bullpen的外來語}} || 圈養牛的圍欄 || 未上場的投手練習區 || 後備投手陣容 || 一說源自1910年代美國'''Bull''' Durham菸草公司在棒球場上懸掛的廣告看板 | |||
|- | |||
| 守備範圍(外) || 守備(範囲)(外)(日文) || 各野手的負責區域 || 自己喜歡的[[萌屬性]] || 可能源自平成後的男/女性時尚雜誌或[[辣妹]]語 | |||
|- | |||
|| 殺豬公 || 原句:<br>人家已經<b>上太空</b>,<br>我們還在<b>[[文明帝國系列|殺豬公]]</b> || 指別人已進入[[科幻|科技時代]],<br>但[[世紀帝國|自己仍然原始]] || 形容管理/訓練方式老派<br>或缺乏效率、變通 || 語出台灣棒壇名教練<b>李來發</b><ref>代表事蹟為1992巴塞隆納奧運棒球項目帶領中華台北隊得銀牌,<s>遺憾的是李來發教練逝世於2024年10月中,與11月舉辦的WBSC Premier 12 首度國際奪冠緣慳一面…</s></ref>,少數有『'''我們拜天公'''』的變體,<br>詞句諧音順口且意象鮮明而廣泛流傳,<br>也被套用於日職某些精神論/昭和魂過重的球隊評論,<br><s>然後進入球員素質/球運或真有弊病/純屬刻板印象的筆戰</s> | |||
|- | |- | ||
|} | |} | ||
第251行: | 第269行: | ||
| 瓜 || 西瓜 || 總教練調度無能 || 諷刺教練就像一顆西瓜一般,放在場上毫無用處<br>同樣的用法在日本職棒稱為『地藏』<s>,在籃球則稱作『石佛』<br>例如酸民認為2024 WSBC冠軍賽時日本隊教練井端弘和是故意放置給臺灣取勝,因此謔稱<b>井瓜</b></s> | | 瓜 || 西瓜 || 總教練調度無能 || 諷刺教練就像一顆西瓜一般,放在場上毫無用處<br>同樣的用法在日本職棒稱為『地藏』<s>,在籃球則稱作『石佛』<br>例如酸民認為2024 WSBC冠軍賽時日本隊教練井端弘和是故意放置給臺灣取勝,因此謔稱<b>井瓜</b></s> | ||
|- | |- | ||
|| 煮粥 || 亂成一鍋粥 || 防守球員出現失誤而陷入混亂 || 衍生自於眷村系及對岸自媒體,此句在臺灣被知名主播錢定遠發揚光大<ref>錢定遠在{{youtube|2Cvmymkg4UA|受訪}}時宣稱他看了某個戲劇後對該對白印象深刻,在轉播中脫口而出</ref><br>另因《[[中華一番]]》內篇名『<b>{{Color|white|red|紅色的粥}}</b>』有衍生『[[色彩|__色的粥]]』套用至所屬色各隊的用法 | || 煮粥 || 亂成一鍋粥 || 防守球員出現失誤而陷入混亂 || 衍生自於眷村系及對岸自媒體,此句在臺灣被知名主播錢定遠發揚光大<ref>錢定遠在{{youtube|2Cvmymkg4UA|受訪}}時宣稱他看了某個戲劇後對該對白印象深刻,在轉播中脫口而出</ref><br>另因《[[中華一番]]》內篇名『<b>{{Color|white|red|紅色的粥}}</b>』有衍生『[[色彩|__色的粥]]』套用至所屬色各隊的用法<br>{{Youtube|DO4h-fH_vu8|美職事例}} | ||
|- | |- | ||
|| 吃鍋貼 || 與籃球時不同,但可能有相似意涵<ref>籃球為<b>手指於運/接球時直刺球身被反彈受傷包紮,彷彿包水餃</b></ref> || 「雖敗猶榮」<br>對本命球隊任何失利的安慰 || 似乎起自晚場比賽結束後到連鎖水餃快餐的勉勵,諧音<b>『四海遊龍』</b>品牌連鎖水餃餐廳,<br><s>回顧過去30年來中華/中華台北/臺灣棒球一級國際賽史確實也是連年的鍋貼饗宴(見下述)</s> | || 吃鍋貼 || 與籃球時不同,但可能有相似意涵<ref>籃球為<b>手指於運/接球時直刺球身被反彈受傷包紮,彷彿包水餃</b></ref> || 「雖敗猶榮」<br>對本命球隊任何失利的安慰 || 似乎起自晚場比賽結束後到連鎖水餃快餐的勉勵,諧音<b>『四海遊龍』</b>品牌連鎖水餃餐廳,<br><s>回顧過去30年來中華/中華台北/臺灣棒球一級國際賽史確實也是連年的鍋貼饗宴(見下述)</s> | ||
|- | |- | ||
| colspan="3"|<center>[[成句/安西教練,我只想和大家一起打籃球啊|好想贏韓國…]]</center> || 臺灣棒球主播徐展元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 | colspan="3"|<center>[[成句/安西教練,我只想和大家一起打籃球啊|好想贏韓國…]]</center> || 臺灣棒球主播徐展元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因遭到逆轉而激動地說出<br>「'''我好想贏韓國,我真的好想贏韓國…'''」,讓臺灣輿論大肆討論而傳揚,<br>堪稱對臺灣棒球生態(國家指導+僅青少棒奪冠+職棒涉黑+對韓認識不足)的<b>[[修正拳|最大否定]]</b><br><s>也由於這句反映球迷的絕望,徐展元遭到時任的體育台禁播中華隊比賽…</s> | ||
|- | |- | ||
| | ||贏球治百病 || 體育報導書籍<br><b>《Winning fixes Everything》</b> || <center>中職只能靠(國際)冠軍提振關注</center> ||<center><big><big>【國球≠棒球,國球=贏球】</big></big></center><br><br>承上,在2020年代韓娛普及化後職棒仿效韓職引進韓式應援女團吸引新球迷,<br>再至2024 WBC12 中華/中華台北/台灣起初選將飽受砲轟但勇挫韓日奪冠後,<br>終於獲得國際認可而開始擺脫近一世代的低潮…{{Blurry|恭喜優勝@ShoheiOhtani|10}}<br>然而即使奪冠吸引了新一代<s>一日/非本質球迷</s>,職棒前景仍未明朗(↑)… | ||
|- | |- | ||
| 古亭妹 || <s>在古亭的女生</s> || Good Teammate / 好隊友 || 出自2024年臺灣職棒<s>國防部長</s>選手張育成於訪問中批評(當時)同樣效力中信兄弟的艾士特(Eric Stout)是個不好的隊友 | | 古亭妹 || <s>在古亭的女生</s> || Good Teammate / 好隊友 || 出自2024年臺灣職棒<s>國防部長</s>選手張育成於訪問中批評(當時)同樣效力中信兄弟的艾士特(Eric Stout)是個不好的隊友 | ||
|- | |- | ||
| 問天 || <s>港漫《神兵玄奇》</s><br>仰望天空 || 投手(尤其是先發投手)整場好投,但球隊因為其他原因輸球 || <big><center>\{{youtube|-9eWSlqxum8|我問天、我問天!}}{{youtube|7cJGCq09tKU|敢欲當~袂創治…}}/</big><br> ╰(;∀;)╯ ╰(〒皿〒)╯ ╰(Q口Q)╯ ╰(TДT)╯</center><br><br>源於洋將麥克·羅力{{youtube|NRllK8LVxDw|某場被轉播拍到的動作}},雖然自稱是 | | 問天 || <s>港漫《神兵玄奇》</s><br>仰望天空 || 投手(尤其是先發投手)整場好投,但球隊因為其他原因輸球 || <big><center>\{{youtube|-9eWSlqxum8|我問天、我問天!}}{{youtube|7cJGCq09tKU|敢欲當~袂創治…}}/</big><br> ╰(;∀;)╯ ╰(〒皿〒)╯ ╰(Q口Q)╯ ╰(TДT)╯</center><br><br>源於洋將麥克·羅力{{youtube|NRllK8LVxDw|某場被轉播拍到的動作}},雖然自稱是做伸展操(因此連續兩次起身),<br>但因[[顏藝|表情動作強烈]]+隊況不佳成為迷因廣傳,同曲翁立友《{{youtube|RPNiJ9OEbnU|我問天}}》也成為羅力的{{youtube|mNbUaOfpTJw |告別曲}}…<br>另因問天二字夠簡短且網友愛用而逐漸被轉用於網路新聞於MLB/日職賽況的標題<br><s>同時也使其他美日強投進入<b>[[不幸|問天組]]</b></s> | ||
|- | |- | ||
| 涼 || 變冷<br><s>領[[便當]]</s> || 某隊勝利無望<br>某球員沒有表現 || 源自對岸,意指『勢頭不佳、離衰敗不遠』 | | 涼 || 變冷<br><s>領[[便當]]</s> || 某隊勝利無望<br>某球員沒有表現 || 源自對岸,意指『勢頭不佳、離衰敗不遠』 | ||
第267行: | 第285行: | ||
|(大)中計 || [[成句/你算計我,○○!|被算計]] || 攻擊方以殘壘完結半局 || 以穩扎穩打佔壘得分的策略卻提前結束,挫折力度不小<br>滿壘殘壘的場合則會稱作「(中了)滿壘計」 | |(大)中計 || [[成句/你算計我,○○!|被算計]] || 攻擊方以殘壘完結半局 || 以穩扎穩打佔壘得分的策略卻提前結束,挫折力度不小<br>滿壘殘壘的場合則會稱作「(中了)滿壘計」 | ||
|- | |- | ||
| 牛棚 | | colspan="2"| 牛棚失火 || 中繼/後援投手掉分 || | ||
|- | |||
| 骰子牛 || 切成小方塊的牛排 || 中繼/後援的實力時好時壞<br>彷彿擲骰看運氣 || 與上者還可結合為『'''火烤骰子牛'''』 | |||
|- | |- | ||
|| 正片開始 || rowspan="2"|<s>影片中精彩的部分</s> || 在暫停空檔轉播的啦啦隊應援舞蹈 ||<s>被棒球耽誤的應援團<br>臺灣時常在暫停空檔轉播的啦啦隊應援舞蹈才是棒球賽的重點</s> | || 正片開始 || rowspan="2"|<s>影片中精彩的部分</s> || 在暫停空檔轉播的啦啦隊應援舞蹈 ||<s>被棒球耽誤的應援團<br>臺灣時常在暫停空檔轉播的啦啦隊應援舞蹈才是棒球賽的重點</s> | ||
|- | |- | ||
| 我們先不進廣告 || 觀賞球員場內清空板凳 ||起源於2008年4月4日La New熊對兄弟象例行賽,「大師兄」林智勝因不滿判決進而[[推倒|衝撞裁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5hjj0KXHQ 引起爭執] | | 我們先不進廣告 || 觀賞球員場內清空板凳 ||起源於2008年4月4日La New熊對兄弟象例行賽,<br>「大師兄」林智勝因不滿判決進而[[推倒|衝撞裁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5hjj0KXHQ 引起爭執] | ||
|- | |- | ||
| | | [[起源|本質]] || 事物本身原有的根本屬性 || 棒球比賽[[本體|本身]] ||注重球員與比賽內容,而較少關注啦啦隊的球迷稱作'''本質迷''' | ||
|- | |- | ||
| 炸裂 / 炸 || <s>爆裂</s><br>很厲害 || 打出全壘打 || 源自日文體育報刊標語 | | 炸裂 / 炸 || <s>爆裂</s><br>很厲害 || 打出全壘打 || 源自日文體育報刊標語,也是『炸』字在當代日文的遺緒<ref>火藥相關常用『爆裂/ばくれつ』、『爆発/ばくはつ』、油料理時用『揚げ』,炸字除了戰前仍常用於火藥炸彈之外,平成世代後幾乎完全被前述兩字詞取代</ref> | ||
|- | |- | ||
|| 舒服 || 身心感到輕鬆愉快 || [[反指標]] || 源自 | || 舒服 || 身心感到輕鬆愉快 || [[反指標]] || 源自論壇捧球員的文章反而使球員表現失常的怪象,<br>因此這種『舒服文』演變成一種魔咒,兼具『捧殺/自爛』的雙重矛盾義涵<br>於是有球迷會故意去「舒服」敵隊,希望他們也受到此魔咒影響<br><br>與此相反的是「不舒服文」,用嚴厲苛責方式希望被「不舒服」的球員表現能變好 | ||
|- | |- | ||
| 歐巴 || <s>韓語「哥哥」</s> || 深遠,越過外野手的安打 || 源自英文單詞「Over」的日文發音「オーバー」 | | 歐巴 || <s>韓語「哥哥」</s> || 深遠,越過外野手的安打 || 源自英文單詞「Over」的日文發音「オーバー」 | ||
第283行: | 第303行: | ||
| 會調<br>懂調 || 調整、調教 || 教練懂得訓練、調整球員 ||<s>請不要對<b>調教</b>二字產生不當聯想</s> | | 會調<br>懂調 || 調整、調教 || 教練懂得訓練、調整球員 ||<s>請不要對<b>調教</b>二字產生不當聯想</s> | ||
|- | |- | ||
| 抓惹波 || | | 抓惹波 || Drop the Ball || 球員漏接正常情況下應該能接殺的球 ||源自這段{{youtube|ZRkspG0KbtQ|經典的再見失誤}} | ||
|- | |||
| FC || Football Club(足球俱樂部) || 某球隊得分能力過差 || 例如中日龍在2010年代以後得分能力過差而得到「中日FC」的稱呼<br><s>[[鈴置洋孝|弾幕薄いぞ!何やってんの!]]</s> | |||
|- | |||
| 叫你總仔出來打 || 叫你教練上場代替球員 || 挑釁對手全隊戰力不如教練 || 此句源自2007年05月16日Lamigo熊隊投手黃俊中向興農牛隊的謎之西班牙語發言([[空耳]]?)<br>起因是前一日應戰的牛隊總教練黃忠義真的敲出了一隻滿貫砲…[https://disp.cc/ptt/Baseball/1P6IzkwI 參閱]、{{youtube|uJPVAxpgg40|片段}}<br>現實中的許多教頭也是退役巨砲(見下述) | |||
|- | |- | ||
|} | |} | ||
第313行: | 第336行: | ||
=== 美洲 === | === 美洲 === | ||
==== 美國 ==== | ==== 美國 ==== | ||
* 在紐約州古柏鎮設置名人堂博物館,每年評選具備十年以上大聯盟資歷並退役超過五年的選手,獲得全美棒球記者協會會員75%的同意票或者獲得名人堂資深委員會的推薦人物將會入選名人堂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br>(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 | |+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br>(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 | ||
第348行: | 第373行: | ||
|德州遊騎兵<br>(Texas Rangers)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colspan=2 | 1961 || 德克薩斯州 阿靈頓 || | |德州遊騎兵<br>(Texas Rangers)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colspan=2 | 1961 || 德克薩斯州 阿靈頓 || | ||
|- | |- | ||
|rowspan="15"|國家聯盟<br>(National League) || rowspan="5"|東區 ||亞特蘭大勇士<br>(Atlanta Braves)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 1871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 1876 || 喬治亞州 亞特蘭大 坎伯蘭 || | |rowspan="15"|國家聯盟<br>(National League) || rowspan="5"|東區 ||亞特蘭大勇士<br>(Atlanta Braves)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 1871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 1876 || 喬治亞州 亞特蘭大 坎伯蘭 || 與同市的美式足球『Chiefs酋長隊』隊呼同為<br>《戰斧歌/Tomahawk Chop》{{youtube|d-efJvUbsow|片段}}<br>被改編為台灣兄弟象隊呼<s>爪爪歌</s> | ||
|- | |- | ||
|邁阿密馬林魚<br>(Miami Marlins)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colspan=2 | 1993 || 佛羅里達州 邁阿密 || | |邁阿密馬林魚<br>(Miami Marlins) || style="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colspan=2 | 1993 || 佛羅里達州 邁阿密 || | ||
第383行: | 第408行: | ||
* 1936年建立日本職業棒球聯盟(日本職業野球連盟),1939年改名日本棒球聯盟(日本野球連盟),1944年一度改名日本棒球報國會(日本野球報国会)並在同年休止,1946年恢復日本棒球聯盟,1949年底分裂成中央聯盟(セントラル・リーグ,簡稱「央聯(セ・リーグ)」)和太平洋聯盟(パシフィック・リーグ,簡稱「洋聯(パ・リーグ)」)並由日本棒球機構(日本野球機構)管理至今 | * 1936年建立日本職業棒球聯盟(日本職業野球連盟),1939年改名日本棒球聯盟(日本野球連盟),1944年一度改名日本棒球報國會(日本野球報国会)並在同年休止,1946年恢復日本棒球聯盟,1949年底分裂成中央聯盟(セントラル・リーグ,簡稱「央聯(セ・リーグ)」)和太平洋聯盟(パシフィック・リーグ,簡稱「洋聯(パ・リーグ)」)並由日本棒球機構(日本野球機構)管理至今 | ||
* 洋聯在橫跨1969-1971年的{{wp|黒い霧事 | * 洋聯在橫跨1969-1971年的{{wp|黒い霧事件_(日本プロ野球)|黑霧事件(假球案)|lang=jp}}中遭受重創,觀眾下滑至只有當時央聯的三分之一,為了提振票房自1973年起採用上下半賽季與對應的五戰三勝季後賽(至1982年),到1975年採用指定打擊制至今。 | ||
** 指定打擊制度在日本大賽由1985年開始交錯試辦(1985年全比賽採用、1986年回歸1984年之前全比賽不採用),1987年起確立只在洋聯球隊主場採用(除了2020年因為COVID-19再度全比賽適用),交流賽大部份年度下也遵循此規定 | ** 指定打擊制度在日本大賽由1985年開始交錯試辦(1985年全比賽採用、1986年回歸1984年之前全比賽不採用),1987年起確立只在洋聯球隊主場採用(除了2020年因為COVID-19再度全比賽適用),交流賽大部份年度下也遵循此規定 | ||
第392行: | 第417行: | ||
* 不同聯盟間的球隊要交流,除了熱身賽和日本大賽、2005年開始在例行賽中舉辦交流賽豐富票房組合 | * 不同聯盟間的球隊要交流,除了熱身賽和日本大賽、2005年開始在例行賽中舉辦交流賽豐富票房組合 | ||
* 如同美國的名人堂,日本東京巨蛋也有野球殿堂博物館以及收錄對日本棒球有重大貢獻之人員的野球殿堂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 日本職業棒球<br>(プロ野球,簡稱NPB) | |+ 日本職業棒球<br>(プロ野球,簡稱NPB) | ||
第433行: | 第461行: | ||
| 統一7-ELEVEn獅 || 1990 || 臺南 || 聯盟創始四隊<br>目前創始球隊中唯一未改組也未改母企業之球隊,可謂存在即為中職歷史<br>現以嗆司曲『{{youtube|rXIBzxbTctk|統一尚勇}}≒{{youtube|Hz4OTqQ1TBM|台灣尚勇}}』<s>和[[イケメン|選手多俊]]、休息室燈光秀+全壘打舞</s>知名<br>2024年有與贊助動畫《[[中華一番]]》連動的『[https://youtu.be/5cwB0O51u9Q 國獅無雙]』聯名主題日<br>球迷謔稱<b>喵</b> | | 統一7-ELEVEn獅 || 1990 || 臺南 || 聯盟創始四隊<br>目前創始球隊中唯一未改組也未改母企業之球隊,可謂存在即為中職歷史<br>現以嗆司曲『{{youtube|rXIBzxbTctk|統一尚勇}}≒{{youtube|Hz4OTqQ1TBM|台灣尚勇}}』<s>和[[イケメン|選手多俊]]、休息室燈光秀+全壘打舞</s>知名<br>2024年有與贊助動畫《[[中華一番]]》連動的『[https://youtu.be/5cwB0O51u9Q 國獅無雙]』聯名主題日<br>球迷謔稱<b>喵</b> | ||
|- | |- | ||
| 中信兄弟 || 1990 || 臺中(洲際) || 聯盟創始四隊<br>舊稱兄弟象,堪稱中職最知名、風波也最多的老牌球隊<s>不離不棄是我兄弟</s><br>90~00年代有球星在藥品、補品[[兼差]][https://youtu.be/PJBJtBBOwkw 廣告]<br>但因2009年黑象事件和兄弟大飯店經營困難瀕臨解散,後由中信金控接手得以存續<br> | | 中信兄弟 || 1990 || 臺中(洲際) || 聯盟創始四隊<br>舊稱兄弟[[大象|象]],堪稱中職最知名、風波也最多的老牌球隊<s>不離不棄是我兄弟</s><br>90~00年代有球星在藥品、補品[[兼差]][https://youtu.be/PJBJtBBOwkw 廣告]<br>但因2009年黑象事件和兄弟大飯店經營困難瀕臨解散,後由中信金控接手得以存續<ref>另在母企業懸缺至成功轉手時一度被惡搞新吉祥物可能換成『'''好兄弟'''』或『'''象皮鯨'''』…</ref><br>隊呼<b>{{Color||yellow|(  ̄□ ̄)/ 喔~~喔喔~~喔喔~~喔喔~~<big><big>爪爪~</big></big>}}</b>({{youtube|XCbjqAz2ZwU|示範}})<br>球迷謔稱<b>爪</b><ref>[[https://pttpedia.fandom.com/zh/wiki/%E5%96%94~~%E5%96%94%E5%96%94~~%E5%96%94%E5%96%94~~%E5%96%94%E5%96%94~%E7%88%AA%E7%88%AA 起源]]最早是因象迷習慣垂下加油棒甩動,看似『爪』字,又因固定使用黃衣看似'''香蕉'''或隊徽象頭,便以形狀相似的文字『爪』對應之</ref> | ||
|- | |- | ||
| 富邦悍將 || 1993|| 新北(新莊) || 舊稱俊國熊、興農熊、興農牛、義大犀牛,其中又以興農和富邦時期最為知名<s>(笑)</s><br><s>因為每年雷聲大雨點小的補強但仍墊底的戰績被戲稱[[宇宙]]邦/問天邦</s><br>球迷謔稱<b>[[BanG Dream!|邦]]</b> | | 富邦悍將 || 1993|| 新北(新莊) || 舊稱俊國熊、興農熊、興農牛、義大犀牛,<br>其中又以興農和富邦時期最為知名<s>(笑)</s><br><s>因為每年雷聲大雨點小的補強但仍墊底的戰績被戲稱[[宇宙]]邦/問天邦</s><br>球迷謔稱<b>午、[[BanG Dream!|邦]]</b> | ||
|- | |- | ||
| 樂天桃猿 || 2003 || 桃園 || 原台灣大聯盟的台北太陽加上高屏雷公,舊稱第一金剛、La New熊、Lamigo桃猿<br>與日本的東北樂天金鷲同為樂天集團(楽天,Rakuten)的成員<br>球迷謔稱<b>吱</b> | | 樂天桃猿 || 2003 || 桃園 || 原台灣大聯盟的台北太陽加上高屏雷公,<br>舊稱第一金剛、La New熊、Lamigo桃猿<br>與日本的東北樂天金鷲同為樂天集團(楽天,Rakuten)的成員<br>球迷謔稱<b>吱</b> | ||
|- | |- | ||
| 味全龍 || 1990(<i>1999</i>)、2019 || 臺北(天母) || 聯盟創始四隊<br>頂新入股味全後認其無益於商業而解散球隊,2019年才重組球隊 | | 味全龍 || 1990(<i>1999</i>)、2019 || 臺北(天母) || 聯盟創始四隊<br>頂新入股味全後認其無益於商業而解散球隊,2019年才重組球隊<br>球迷謔稱<b>油</b><ref>起因是頂新集團於2014年爆發的『餿水油』事件</ref> | ||
|- | |- | ||
| 台鋼雄鷹 || 2022 || 高雄(澄清湖) ||<br>球迷謔稱<b>啾</b> | | 台鋼雄鷹 || 2022 || 高雄(澄清湖) ||(待查)<br>球迷謔稱<b>啾</b> | ||
|- | |- | ||
! colspan="4"|已解散球隊 | ! colspan="4"|已解散球隊 | ||
第466行: | 第494行: | ||
|LG雙子<br>(LG 트윈스,LG Twins)||rowspan=2|首爾(蠶室棒球場)||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LG雙子<br>(LG 트윈스,LG Twins)||rowspan=2|首爾(蠶室棒球場)||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
|- | |- | ||
|斗山熊<br>(두산 베어스,Doosan Bears)||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斗山熊<br>(두산 베어스,Doosan Bears)||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br>在韓華鷹成立前以大田為主場 | ||
|- | |- | ||
|起亞虎<br>(KIA 타이거즈,Kia Tigers)||光州||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起亞虎<br>(KIA 타이거즈,Kia Tigers)||光州||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
第480行: | 第508行: | ||
|KT巫師<br>(kt 위즈,kt wiz)||2013年||水原|| | |KT巫師<br>(kt 위즈,kt wiz)||2013年||水原|| | ||
|} | |} | ||
* KBO二軍除了一軍球隊的對應球隊以外,因應韓國實施徵兵制而設有韓國國軍體育部隊所屬的替代役部隊尚武鳳凰隊(상무 피닉스,Sangmu Phoenix),過去國軍體育部隊曾經還有警察隊(경찰 야구단,Korean Police Baseball Team)但已經於2019年解散 | |||
== 國際賽事 == | == 國際賽事 == | ||
第501行: | 第530行: | ||
|左打左投 | |左打左投 | ||
|MLB:波士頓紅襪、紐約洋基、波士頓勇士(現亞特蘭大勇士) | |MLB:波士頓紅襪、紐約洋基、波士頓勇士(現亞特蘭大勇士) | ||
|以巨砲長打風格開啟『'''活球年代'''<ref>相對於先前的『死球年代』-場均得分低、球偏重、不積極取締『口水球(塗上各種謎之液體影響球路與球芯)』+不多換球,以及規則尚未調整『界外球算好球』的各種弊端使得優勢偏向守方,且攻方不多揮大棒的年代</ref>』的<br><b>全壘打王始 | |以巨砲長打風格開啟『'''活球年代'''<ref>相對於先前的『死球年代』-場均得分低、球偏重、不積極取締『口水球(塗上各種謎之液體影響球路與球芯)』+不多換球,以及規則尚未調整『界外球算好球』的各種弊端使得優勢偏向守方,且攻方不多揮大棒的年代</ref>』的<br><b>全壘打王始祖 A.K.A 棒球之神</b>,創下多項紀錄:<br>生涯714支全壘打(1974年由漢克阿倫超越)<br>單季60支全壘打(洋基時期)<br>單季打點171<br>生涯打擊率0.342<br>OPS:1.379 | ||
|20世紀早期美國大聯盟的上古神獸,在大谷翔平爆誕前是美國最有名的二刀流選手(Two-way Player)<br><br>1918年被紅襪交易到洋基後怒譙「紅襪在我死後100年拿不到冠軍」,隨後便是長達86年的紅襪絕緣/洋基騰飛(+兩隊球迷世仇互撕)。 | |20世紀早期美國大聯盟的上古神獸,在大谷翔平爆誕前是美國最有名的[[雙持|二刀流]]選手(Two-way Player)<br><br>1918年被紅襪交易到洋基後怒譙「紅襪在我死後100年拿不到冠軍」,隨後便是長達86年的紅襪絕緣/洋基騰飛(+兩隊球迷世仇互撕)。 | ||
|- | |- | ||
|王貞治<br>(Sadaharu Oh) | |王貞治<br>(Sadaharu Oh) | ||
第508行: | 第537行: | ||
|左打左投 | |左打左投 | ||
|NPB:讀賣巨人 | |NPB:讀賣巨人 | ||
|以<b>一本足</b>打法 | |以<b>一本足</b>打法累積<b>868轟</b>世界紀錄{{ref|1977達756轟,MLB方面以『日美球場大小不同』<s>以及聯盟不同不必宣傳</s>並未公開承認此成就,但王貞治的全壘打數在當時的美國球迷也早有耳聞與轉譯,在日、美球界均獲讚譽,也被嘻哈樂團Beastie Boys{{Youtube|Naf5uJYGoiU|寫入歌詞<s>蹭</s>致敬}}之}}的華裔日職全壘打王<br>時稱<b>『[[世界]]{{youtube|niXMaUSS5WI|の王}}』</b>。<br>現役時期與隊友長嶋茂雄分居攻方第3/4棒的「{{ruby|O|王}}{{ruby|N|長}}組合」使巨人隊橫霸日職總冠軍九年(1965~1973),其背號1號成為巨人隊永久欠番之一,其影響力甚至促使政府創設<b>『國民榮譽賞』</b>以資表揚。<br>1994年入選野球殿堂<br>1980年退役後轉任教練(接下) | ||
|須注意其名『貞治』不是訓讀[[碇真嗣|Shinji]]<br>可能是日本人最熟知的「王さん」<br>同期隊友/教練/球界另有戲稱『ワンちゃん』<br>< | |須注意其名『貞治』不是訓讀[[碇真嗣|Shinji]]<br>可能是日本人最熟知的「王さん」<br>同期隊友/教練/球界另有戲稱『[[犬|ワンちゃん]]』 | ||
|- | |||
| 長嶋茂雄<br>(Nagashima ShiGeO) | |||
| 1958~1974 | |||
| 右投右打 | |||
| NPB:讀賣巨人 | |||
|1959年6月25日在昭和天皇夫婦唯一一次親自觀看的比賽({{wp|天覧試合|lang=ja}})中對阪神擊出再見全壘打而聲名大噪,<br>時稱<b>『ミスタープロ野球/ミスタージャイアンツ/チョーさん』</b>。<br>其背號3號同樣是巨人隊的永久欠番之一。<br>1988年入選野球殿堂<br>退役時的引退演講的名言「'''{{ruby|我等巨人軍將永垂不朽|我が巨人軍は永久に不滅です}}'''」也成為了巨人迷的精神格言。<br>1975年~1980年、1993年~2001年擔任讀賣巨人隊總教練 | |||
|2025年6月3日過世 | |||
|- | |- | ||
|鈴木一朗<br>(イチロー,Ichiro Suzuki) | |鈴木一朗<br>(イチロー,Ichiro Suzuki) | ||
第515行: | 第551行: | ||
|左打右投 | |左打右投 | ||
|NPB:歐力士藍浪(現歐力士猛牛)<br>MLB:西雅圖水手、紐約洋基、邁阿密馬林魚 | |NPB:歐力士藍浪(現歐力士猛牛)<br>MLB:西雅圖水手、紐約洋基、邁阿密馬林魚 | ||
|2001年轉美國職棒後連續十季擊出至少200安打,其中2004年擊出262支安打創下MLB單季安打紀錄<br>2025 | |2001年轉美國職棒後連續十季擊出至少200安打,其中2004年擊出262支安打創下MLB單季安打紀錄<br>2025年1月前後進入野球殿堂以及美國職棒名人堂 | ||
|<s>有著各種不下[[查克·羅禮士|羅禮士事實]]的[https://www.ptt.cc/bbs/joke/M.1185437689.A.3CE.html 全盛期傳說],[https://dic.nicovideo.jp/a/%E4%BA%BA%E9%A1%9E%E6%BB%85%E4%BA%A1%E3%82%B7%E3%83%AA%E3%83%BC%E3%82%BA 其雷射肩曾多次毀滅地球]</s> | |<s>有著各種不下[[查克·羅禮士#事蹟節錄|羅禮士事實]]的[https://www.ptt.cc/bbs/joke/M.1185437689.A.3CE.html 全盛期傳說],<br>[https://dic.nicovideo.jp/a/%E4%BA%BA%E9%A1%9E%E6%BB%85%E4%BA%A1%E3%82%B7%E3%83%AA%E3%83%BC%E3%82%BA 其雷射肩曾多次毀滅地球]</s><br><s>一雙釘鞋也使得[[JOJO第六部登場人物一覽#多納特羅.凡蘇思(凡賽斯)|某位街童]]被冤告為『幹鞋哥』</s> | ||
|- | |||
|松井秀喜<br>(Hideki Matsui) | |||
|1993~2012 | |||
|左打右投 | |||
|NPB:讀賣巨人<br>MLB:紐約洋基、洛杉磯安那罕天使、奧克蘭運動家、坦帕灣光芒 | |||
|高校期間代表(石川)星稜高校參與1992年夏甲子園遭到對手針對性連續五次敬遠球保送導致自身球隊淘汰<br>2002年擊出該年度最多的50隻全壘打成為全壘打王、打點王及最高上壘率並於季後進軍MLB<br>2018年入選野球殿堂 | |||
|在日本有「[[哥吉拉系列|ゴジラ]]」的外號,<br>當時台灣則稱呼為[[哥吉拉系列/歷代哥吉拉個體介紹#酷斯拉/吉拉|「酷斯拉」]] | |||
|- | |||
|陳金鋒 | |||
|2002~2016 | |||
|右打右投 | |||
|MLB:洛杉磯道奇 | |||
CPBL:Lamigo桃猿 | |||
|史上第一位登上MLB的台灣選手,可說開創了旅美風潮<br>現為富邦悍將教練團的一員 | |||
|<s>退休時豎立的雕像堪稱邪神像</s> | |||
|- | |- | ||
|王建民 | |王建民 | ||
第522行: | 第573行: | ||
|右打右投 | |右打右投 | ||
|MLB:紐約洋基、華盛頓國民、多倫多藍鳥、堪薩斯市皇家 | |MLB:紐約洋基、華盛頓國民、多倫多藍鳥、堪薩斯市皇家 | ||
| 2005年入選洋基隊展露頭角並於2006~2007投出連續2季19勝紀錄,使台灣升起收看MLB轉播熱潮<br>當時的洋基打線也因為他而在台灣家喻戶曉獲得「早餐店打線」(早餐店老闆也能熟悉談論)的別名</s>,他擅長的『伸卡球/沉球』也跟著變得家喻戶曉。<s>但是捧得太快又遇上『死亡之握』,09年雖得冠軍戒也黯然結束洋基生涯,10~16年轉戰各隊已不復前期英姿</s><br>於2013WBC出賽但奪冠失利,2024年WSBC Premium12以牛棚教練一職再度揚名。<br>現為中信兄弟教練。 | |||
|2005年 | |[[無口|不多話的性格]]另稱『沉默的王牌』,<br>也是造星用詞『台灣之光』的初期主要投射目標,<br><s>{{censored|黑歷史『認同卡』沒事勿查以免傷心}}</s> | ||
|- | |- | ||
|馬里安諾·李維拉<br>(Mariano Rivera) | |馬里安諾·李維拉<br>(Mariano Rivera) | ||
第530行: | 第581行: | ||
|MLB:紐約洋基 | |MLB:紐約洋基 | ||
|生涯652次救援成功為全MLB之冠<br>2019年第一年就創下(2025年為止)唯一一次全票進入棒球名人堂 | |生涯652次救援成功為全MLB之冠<br>2019年第一年就創下(2025年為止)唯一一次全票進入棒球名人堂 | ||
|全MLB最後一位身穿42號球衣的棒球員<br><s>由於他的『救援投手』型格(主要是接替王建民),使[[鄉民]]延伸出「<b>扁/馬○維拉</b>」套用到常被社論或[[鄉民]][[成句/一切都是時臣的錯|追責的前朝黨魁]],這一用法盛行至201X年代後半止</s> | |全MLB最後一位身穿42號球衣的棒球員<br><s>由於他的『救援投手』型格(主要是接替王建民),使[[鄉民]]延伸出「<b>扁/馬/○維拉</b>」套用到常被社論或[[鄉民]][[成句/一切都是時臣的錯|追責的前朝黨魁]],這一用法盛行至201X年代後半止</s> | ||
|- | |- | ||
|大谷翔平<br>(Shohei Ohtani) | |大谷翔平<br>(Shohei Ohtani) | ||
第536行: | 第587行: | ||
|左打右投 | |左打右投 | ||
|NPB: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br>MLB:洛杉磯天使、洛杉磯道奇 | |NPB: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br>MLB:洛杉磯天使、洛杉磯道奇 | ||
|2014年成為史上第三位單季10勝10轟<br>2015年奪 | |2014年成為史上第三位單季10勝10轟的球員<br>2015年奪得NPB勝投王、勝率王、防禦率王等<br>2021年繼鈴木一朗後成為第二位獲得美聯年度MVP的日本球員<br>2022年取得15勝投+34轟,MLB史上首位單季勝投與全壘打皆超過10。 | ||
| | 2023年出戰WBC幫助日本隊封王<br>2024年成為MLB史上第一位達成單季50轟50盜的<s>投手</s>打者 | ||
|當代二刀流傳說球星,高中時期即有投球速160Km/h的怪物紀錄<br>與貝比魯斯/王貞治很快轉職打者不同,至今(2025年)不論在日職或MLB都以投打雙重身分活躍<s>,不過轉投道奇後因傷暫只能當打者,但第一年就創下各種聯盟紀錄讓不少人覺得他還是當打者較好</s><br><br><s>其實是分為<b>投手大谷</b>與<b>打者翔平</b>[[多重人格|兩個人]],雖然沒有同時出現過卻一份薪水頂兩人(10年7億美元),簡直賺爛笑死</s> | |||
|- | |- | ||
|張育成 | |張育成 | ||
第543行: | 第595行: | ||
|右打右投 | |右打右投 | ||
|MLB:克里夫蘭印地安人(現克里夫蘭守護者)、匹茲堡海盜、坦帕灣光芒、波士頓紅襪<br>中職:富邦悍將 | |MLB:克里夫蘭印地安人(現克里夫蘭守護者)、匹茲堡海盜、坦帕灣光芒、波士頓紅襪<br>中職:富邦悍將 | ||
| | | 因2019年亞運參賽後的兵役列管問題於2023年WBC參賽前一度被笑『逃兵/二兵阿成』,但參賽後連連開轟並以軍隊敬禮動作與觀眾互動,賽後獲A組MVP與最佳一壘手殊榮。連美國主播都稱「Secretary of Defense」因而得名『'''國防部長'''』。 | ||
|{{youtube| | |(〃∀〃)ノ <i>{{youtube|0sH1K_RWc44|Do you Know Yoh DaiKan?}}</i><br> <i>Ah, He is My [[前輩|Senpai]]</i>{{youtube|TMlQOTRMuW0|◝(^▽^)}} | ||
|} | |} | ||
第622行: | 第674行: | ||
| 桑沢篤夫 | | 桑沢篤夫 | ||
| 1984—1987年 | | 1984—1987年 | ||
|<center>{{sm|39942777|甲子園篇OP}}</center><br>[[超高校級的○○|超高校級]][[力量|怪力]]魔球+<b>磨棒</b>漫畫 | |<center>{{sm|39942777|甲子園篇OP}}</center><br>[[超高校級的○○|超高校級]][[力量|怪力]]魔球+<b>磨棒</b>漫畫:盯著球會變大、接不住球撞傷、接住球也震傷、為接球站柵欄(?)、單手揮棒尬球(!!)都是常見表現,相比之下轟破記分板已經算是正常的。 | ||
|- | |- | ||
|棒球大聯盟<br>(<s>DA</s>MAJOR)<br>棒球大聯盟2nd<br>(MAJOR 2nd) | |棒球大聯盟<br>(<s>DA</s>MAJOR)<br>棒球大聯盟2nd<br>(MAJOR 2nd) | ||
第731行: | 第783行: | ||
|[[Konami]] | |[[Konami]] | ||
|1994年—至今 | |1994年—至今 | ||
| KONAMI另一個長青樹棒球遊戲系列,角色為二等身的大頭偶<b>無手指也沒有腿</b>為人物風格,<br>除了職棒模式引入現役各隊球員資料外另有養成模式以球員操練作息管理及[[純愛手札|約會事件]]與[https://www.pttweb.cc/bbs/C_Chat/M.1494940279.A.43C 各種瘋狂展開]為特色<br><s>[[陰莖|弾道]]が1上がった</s> | | KONAMI另一個長青樹棒球遊戲系列,角色為二等身的大頭偶<b>無手指也沒有腿</b>為人物風格,<br>除了職棒模式引入現役各隊球員資料外另有養成模式以球員操練作息管理及[[純愛手札|約會事件]]與[https://www.pttweb.cc/bbs/C_Chat/M.1494940279.A.43C 各種瘋狂展開]為特色<br>另有[[跨界作品|跨界]]引入既存棒球漫畫角色與球員外觀Vtuber化、特效化演出<br><s>[[陰莖|弾道]]が1上がった</s> | ||
|- | |- | ||
|MLB系列<br>MLB The Show系列 | |MLB系列<br>MLB The Show系列 | ||
第741行: | 第793行: | ||
|Konami | |Konami | ||
|2004年—至今 | |2004年—至今 | ||
|從實況野球分支出來的棒球遊戲,與前者相比主打真實感,可自訂球員外觀/動作/數值與引入應援曲等營造夢幻對決<br><s>也在樓下的美廠不爭氣之下扛起了擬真系職棒的大旗</s> | |從實況野球分支出來的棒球遊戲,與前者相比主打真實感,<br>可自訂球員外觀/動作/數值與引入應援曲等營造有實感的夢幻對決<br><s>也在樓下的美廠不爭氣之下扛起了擬真系職棒的大旗</s> | ||
|- | |- | ||
|超級瑪利歐體育場系列<br>(スーパーマリオスタジアムシリーズ) | |超級瑪利歐體育場系列<br>(スーパーマリオスタジアムシリーズ) | ||
第792行: | 第844行: | ||
!上映/播出年份 | !上映/播出年份 | ||
!備註 | !備註 | ||
|- | |||
|紅葉小巨人 | |||
| 1988年 | |||
| <center>『{{Youtube|3bNPSnIXBJI|也是知道的啦~}}』</center><br>改編自紅葉少棒隊的故事,由趙士強飾演教練邱慶成與紅葉村原住民兒童訓練棒球、籌組球隊,並面對日本少棒勁旅。 | |||
|- | |- | ||
| 感恩歲月 | | 感恩歲月 | ||
第799行: | 第855行: | ||
|魔球<br>(Moneyball) | |魔球<br>(Moneyball) | ||
|2011年 | |2011年 | ||
|改編自MLB奧克蘭運動家隊2002年透過一系列操盤起死回生的事蹟,連帶讓制服組透過大數據管理球隊的策略廣為人知,甚至變成經營方向的代名詞 | |改編自MLB奧克蘭運動家隊2002年透過一系列操盤起死回生的事蹟,連帶讓制服組透過大數據管理球隊的策略廣為人知,甚至變成經營方向的代名詞 | ||
|- | |- | ||
|KANO | |KANO | ||
第816行: | 第872行: | ||
== 相關連結 == | == 相關連結 == | ||
= 參見 = | |||
* [[33-4]] | |||
== 回應 == | == 回應 == |
於 2025年7月24日 (四) 20:21 的最新修訂
棒球(Baseball/野球/야구)
\安打、安打、全壘打!/ |
\不要換!~不要換!~/ |
概要
- 一種主要以室外場地進行的球類運動,因主要開局的動作是「每位打者持球棒打向投手投出的球」,中文翻作「棒球」
- 實際上原文「BaseBall」是強調各壘的壘包(Base),所以對譯作「壘球(Base+Ball)」才是比較正確的譯名
- 日語譯作「野球」,由明治時代的棒球手「中馬 庚」根據「網球在日本翻作『庭球』」而以「棒球是在原野上打的球」為由命名;韓文同理譯作「야구(Yagu)」。
- 由於職業棒球的熱潮與贊助企業的商業策略,各地球團都有推出以球員的畫像或照片印刷成的「棒球卡」,成為周邊商品的起源。
- 早期是由菸商與球隊合作的菸品促銷手段,可夾於菸盒內附贈,大小與撲克牌相似,後發展為各地球團自營發行的收藏品,許多骨董棒球卡即使只是一張小紙,價位仍堪比珍稀古玩。
棒球的起源與沿革
- 有著多種說法,可能是結合自以下幾種均有擊球工具、球門、跑壘行為的球技競賽:
- 板球(Cricket):源自12世紀的英國,16世紀開始有著正式的比賽記錄,現代主要於曾經是英屬殖民地的國家流行
- 繞圈球(Rounders,又稱圓場棒球或跑柱式棒球):最早記載於1744年在英國出版的兒童書藉《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裡的運動,起源自英國都鐸王朝時期(1485 - 1603年),一說是多壘包式板球逆流回到英國後為跟原本的板球作區分而命名
- 順帶一提在書中稱呼此運動作「Base-ball」,本壘(Home)的名字也是於此書初出
- 凳球(Stoolball):起源自15世紀英國索塞克斯郡的運動,近年被認為是板球和繞圈球的起源
- 歷史上第一場有記載的棒球比賽在1749年於英國薩里舉行
- 1845年,亞歷山大·卡特萊特(Alexander Cartwright)與尼克博克俱樂部(Knickerbocker Base Ball Club)制定了「尼克博克規則(Knickerbocker Rules)」[2],並於1869年在辛辛那提成立史上第一支職業球隊「紅長襪隊(Red Stockings,後因與波士頓紅襪隊撞名而改為辛辛那提紅人隊)」。
- 1876年,美國國家聯盟(National League)成立,成為現代職業棒球聯盟的基石,後與美國聯盟(American League)於1903年合併,奠定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的雛形。
- 1872年傳入幕末後不久的日本,雖符「和魂洋才」等「西洋化=現代化」的訴求,但在終戰後也夾雜了保守派「洋夷崇拝」、平(貧)民「立身出世」的雙重觀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1936年成立日本職業聯盟(NPB),隨之建立的東京巨蛋等現代化球場更成為現代化日本的文化地標。
- 這一層雙重意涵也在戰後情勢相似的臺灣、菲律賓、韓國、中南美洲諸國顯現,並由政府授意培植青少年棒球選手與發展職業棒球運動用以團結民心,可視之為二戰後美國軟實力的影響遺緒。
基本規則
- 雙方隊伍需派出九名球員上場進行比賽,替補球員上場時被換下的球員不得再上場。
- 視比賽規則有「指定打擊(Designated Hitter)」制,該球員僅在攻擊半局依打序上場;不實行該規則時投手需上場打擊。
- 單隊一般由25人左右組成
- 標準的職業棒球比賽為九局,以攻方三人出局結束半局,攻守方輪替固定。
- 若由先攻(每局上半的進攻方)的隊伍領先,比賽必須打滿九局才能結束
- 若由後攻(每局下半的進攻方)的隊伍領先、而先攻的隊伍無法在九局上半(最後一次攻擊)扳平或反超比數的話,比賽就會在九局上半完結後結束
- 九局打完後若雙方不分勝負,會進入延長賽;視不同規則會以平手(和局)結束比賽,例如中職的季賽最多打到12局,否則和局。[3]
- MLB由於不採和局制,且延長賽不限局數,視戰況膠著度有可能上演難以想像的超長比賽
- 自2000年代起各地棒球聯盟及國際比賽陸續引入「突破僵局制(Tiebreaker)」以加快比賽進度,每局開始前讓進攻方先攻佔一壘或/和二壘,前述提及的超長延長賽形同絕響
- 另外在非職業/國際賽事有提前結束比賽(Called Game,中文以諧音簡稱「扣倒」)制[4],一般會以五局、七局結束時雙方的比分差而定(比分差標準視賽事規模而不同)
- 基礎棒次程序-守方投球→攻方擊球後跑壘/守方接球並踩壘包以觸殺攻方
- 每半局進行時,攻擊方的打者若能於自己的棒次成功擊出守備方的投球(有三次機會)再依序跑完一、二、三壘後回到本壘便能得1分,雙方於擊球階段開始攻防
- 守備方由投手投出符合『好球帶』而未有被打者擊中(包括打者選掉不打及揮空)的
攻擊好球(Strike)嘗試『三振』[7]打者、各壘手+野手將打者擊出的球接殺(立即接住未落地的球)或把落到地上的球撿起傳回壘手進行觸殺[8]打者阻止攻擊方得分。 - 當打者擊出投手的投球、未被守方接殺而落在內野或外野區域即是「安打(Hit)」(通常是較快落地使野手不好跑位準備接球)即結束自己的棒次並開始跑壘,從野手回傳至各壘手接到球期間,跑者先踏上壘包且未被此壘手觸殺則為跑者「成功上壘」(若跑不完也可回原壘,只需比壘手搶先碰到壘包即可生還),換下一棒打者。
- 若擊出的球落在界外區域(本壘後方、一三壘外側直線外)則是「界外球(Foul Ball)」,好球數+1(2好球時一般不會再加算),打者繼續自己棒次
除非壘手捕手漏接且同時打者或三壘跑者想盜壘 - 若打者能將投球擊出超越二壘後方的外野區域(弧形線外,通常已達看台牆邊或計分板處)即形成「(場外)全壘打(Home Run/本塁打(日文))」,包括此打者及先前成功上一至三壘的跑者在內最多可連得4分[9],是棒球最令人期待的得分條件
也是造成創作中的看台高處計分板常被飛球轟破的起因。- 距離差一點的「場內全壘打(Inside-the-park Homerun)」則通常是守方外野接/傳失誤未能及時傳至各壘+打者快速衝過三個壘包回本壘才會形成,但缺乏簡明條件『一棒轟出牆外』所帶來的震撼感、安定感,變成資淺球迷未必知道的得分成就
甚至某些遊戲會把場內全壘打矮化成沒有特殊演出的單純跑回本壘得分。
- 距離差一點的「場內全壘打(Inside-the-park Homerun)」則通常是守方外野接/傳失誤未能及時傳至各壘+打者快速衝過三個壘包回本壘才會形成,但缺乏簡明條件『一棒轟出牆外』所帶來的震撼感、安定感,變成資淺球迷未必知道的得分成就
- 打到球場兩側邊角(弧形線與直線交點)的「全壘打/界外」角度判定常是球隊教練(+球迷)挑戰裁判的場合,後續也引入多角度錄影及偵測機械等技術以資判定。
- 若投手投球沒有進入好球帶+打者沒有(完全)揮棒時便成「壞球(Ball)」,累積滿四壞球後打者便獲「保送(Base on Balls)」上壘
- 當一壘上已有人時出現保送,一/二/三壘跑者依次推往下一壘,在滿壘時出現保送則會把三壘跑者送回本壘得到1分。
- 打者也可不揮棒而用球棒輕碰來球形成「短打(Bunt)」[12]使球在內野滾地/彈地,逼使投手(+捕手+一/三壘手)必須跑位+撿+接球的混亂空檔,爭取已上壘跑者(+自己)趁機跑壘。
- 跑者在衝線緊急時也可『撲壘(Dive)』(手碰壘包)、『滑壘(Slide)』(腳碰壘包)以閃避壘手的觸殺動作,但這類激烈動作對身軀肢體均有很大傷害,球員需穿戴護具並經過足夠訓練及熱身。
不要以為按↓+[跳]就能不助跑滑出去 - 當投手踏上投手板持球而未投出時,壘上跑者也可先一步開始跑壘(常見於投手背後的二壘至三壘)爭取「盜壘(Stolen Base)」,但投手可以直接將球投往各壘手進行防守,這時未擊球的打者不增加好/壞球數,但盜壘失敗被觸殺達成『三人出局結束半局的條件』將強制結束打者棒次。
棒球隊員配置
- 球員的職位依防守位置區分[簡寫]:
- 投手[P],防守編號1號
- 捕手[C],防守編號2號
- 內野手:一[1B]\二[2B]\三壘手[3B]、游擊手[SS],防守編號分別為3/4/5和6號
- 外野手:左[LF]\中[CF]\右外野手[RF],防守編號分別為7/8/9號
共通 | |
---|---|
慣用左/右手 | 慣用左/右手打擊、投球,例如「左投右打」 以「雙投雙打」最為珍稀 |
跑速 | |
投手 | |
球速 | 常見為時速多少公里的速度,而美國則是以英里來計算,粗略換算時速100英里=時速160公里 |
球種 | |
防禦率 | 總失分除以總局數再乘以9 |
三振率 | |
中繼/救援成功/失敗 | |
完投 | 單一投手投完整場比賽 |
完封 | 投完九局並且讓對方掛鴨蛋,可以留下殘壘 |
無安打比賽 | 整場比賽(現代棒球要完整投完至少九局)讓對方球隊沒有擊出任何安打,不過被無安打的球隊還是可以藉由四壞球保送、觸身球、對方失誤等方式登上壘包而進一步得分甚至因此奪下勝利 |
完全比賽 | 最難達成的成就,不僅要符合無安打比賽定義(視不同聯盟可能還要僅由一位投手完成),還要符合不讓對手踏上一壘壘包,也就是不僅要讓對手沒能擊出安打,也不能出現四壞球/觸身球保送/失誤 |
打者 | |
打點 | 打擊者將跑壘者或打者自己送回本壘 |
上壘數 | |
長打 | |
盜壘成功率 | 盜壘成功次數除以盜壘嘗試次數 |
整體攻擊指數 | |
完全打擊 | 單場共擊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 |
野手 | |
守備率 | |
失誤 | 漏接球、傳偏導致沒有解決掉任何打者/跑壘者(也就是沒有製造任何出局)就會對造成此行為的守備員記一次失誤 |
基本配備
- 棒球(球)
- 棒球運動所使用的球,基本為白色和108針紅色手縫線如圖:⚾
- 有球員會簽名在球上面,俗稱簽名球,對狂熱球迷有收藏紀念的價值
- 在未以鐵絲網遮蔽的球場的職業比賽,外野手有時會將已接殺的球拋給觀眾留念做為互動,之後由球僮助手遞交新球給投手進行下一棒次。
- 球棒
沒有它中文可能就不叫棒球- 用來擊球的棒子
- 主流有木製和金屬製兩種,木製球棒材質通常為白蠟木、金屬球棒通常為鋁;職業比賽大多用前者,後者打出去的距離比前者要遠
- 有些學生棒球會限制能使用的球棒(例如下述的黑豹旗),如設有專門球隊並有拿下高成績的名校只能拿木棒,完全社團性質的可以拿鋁棒
- 各地職業棒球聯盟都會在規則上列明可以使用及禁止使用的球棒,但也曾有多起打者使用非法球棒(如空心木球棒)的記錄
- MLB的紐約洋基隊在2025年球季引入俗稱「魚雷棒(Torpedo Bat,棒頭刨尖呈魚雷彈頭狀)」的新型木棒並在季初轟出驚人成績,一度引起是否合法的討論
如上述球棒是用來擊球的,然而某些人卻把它當武器用(詳見下述球棒隊)
- 棒球手套
- 守備方(投手和野手)佩戴,用來接住被打出的球的專用手套
- 捕手則有特規的捕手手套,在手套的兩側大幅加厚以利於接球
- 進攻方打者使用的則是外形與功能完全不同的打擊手套
- 守備方(投手和野手)佩戴,用來接住被打出的球的專用手套
- 頭盔
- 面罩、護胸、護肩、護肘、護襠
- 捕手和主審會戴面罩、護胸、護肩、護肘以及護襠以防強襲球或球棒直接命中臉部、胸部、肩膀、手肘和襠部,其中捕手會搭配頭盔和護膝
- MLB比賽中球棒、強襲球直擊面罩或頭盔影片
- 球衣與背號
- 為了辨識各隊的球員,會給予球員指定背號的球衣;由於過去球員兼教練的普遍情況,連同教練團成員都會穿上有背號的球衣
叫你總仔出來打的成因之一,與其他運動不同。 - 為了方便讓觀眾、轉播單位辨識對戰雙方,職業球隊通常會規範配色
- 近期主場球隊會設定主題球衣(不限動漫、城市主題)吸引更多球迷購買,此時如果跟客場球隊撞色而混淆應協調讓客隊穿上他們的主場球衣以辨識
,畢竟連雙方都穿標準球衣都發生過傳到對方教練的嚴重失誤了 - 為了表彰某球員在該球隊甚至聯盟中的特殊地位,會將他使用過的背號退休不再給新進球員使用(永久欠番,Retired number)
- 自從2號獻給Derek Jeter後,紐約洋基已經將個位數背號乃至10號全部退休
- 美國職棒甚至在1997年為了紀念第一位非洲裔球員傑克·羅賓森(Jack Robinson),將其使用過的42號背號退役範圍從道奇隊(1972年)延伸到全聯盟;但基於祖父條款原有使用42號背號的13名球員可繼續使用直到退休,其中最後一位退役的球員為紐約洋基的馬里安諾·李維拉(之後洋基隊也以他的名義將其背號單獨退役)
- 相對地日本職棒就傾向於將背號(尤其是象徵王牌投手的18號)傳承下去,能夠成為退休背號都是該隊中具有非凡地位的球星
- 為了辨識各隊的球員,會給予球員指定背號的球衣;由於過去球員兼教練的普遍情況,連同教練團成員都會穿上有背號的球衣
- 裁判
- 由於棒球場地偏大不易兼顧全場,自1952年後MLB採用『四人裁判組』(捕手後方+一二三壘),乃至於加上外野裁判的『六人裁判組』制。
- 另由於裁判的非客觀判定因素,還是會有誤判的情況甚至偏向某方有利的判決,於是生出了『愛國裁判』一詞,以及中職球迷就有猿夢、識象、獅捨、邦忙、成全和鋼溫以形容裁判的造語。
衍生
- 壘球(Soft Baseball)
- 主要差異為投法不是舉起球投出,而是舉起球後向下繞,低於肩部的位置投出
- 場地較小投手距離更近且球的大小比棒球還要大一些,故投出去的球速比起棒球還要慢許多
- 因體能要求沒有棒球高,所以早期用於女子運動而被稱為女性棒球,直至現代已存在女子棒球後壘球仍被視為一種女性運動
- 五人制棒球(Baseball5)
- 世界棒壘球總會為了推廣棒球和壘球在2018年開始推廣的簡化版
- 和下面的樂樂棒球類似,場地縮小,沒有投手丘和壘包
- 取消投手、捕手和外野手,另設站在二壘手和游擊手之間的中線手
二壘手不是站在二壘,中線手才是站在二壘,也就是說每局雙方分別有五人上場 - 沒有球棒和手套
那怎麼不叫五人制壘球,打者需直接用手把專用的橡膠球打出- 因此沒有好壞球、界外球和全壘打判定,只要球沒打出去、落空、打者刻意做假動作、自打球(球打到自己身上然後滾進場內)、球直接打出左右界外線或是打出場外都判出局
- 軟式棒球(軟式野球)
- 原自日本,最初是面向兒童的棒球運動,後來普及到其他年齡層
- 和下面的樂樂棒球一樣,顧及到安全性使用橡膠球,故稱「軟式」(一般棒球用軟木等為材料所以是硬球)
- 樂樂棒球(Tee-ball)
- 除大幅縮小場地距離之外,球具皆由塑膠和泡棉製成,同時取消投手,打者直接打本壘前擺在支架上的球
- 因顧及到安全性成為小學常見的棒球運動,同時也是許多人的棒球啟蒙運動
- 香蕉棒球(Banana Ball)
- 由美國表演棒球隊「薩凡納香蕉隊(Savannah Bananas)」創始人傑西.柯爾(Jesse Cole)於喬治亞州薩凡納創立,完全以娛樂表演為主要宗旨的棒球比賽
- 規則包括觀眾可接殺和挑戰、打出短打會被逐出比賽、隨時可盜一壘、黃金打者可隨時上場、九局下平局直接殊死戰決勝負等荒唐但極具娛樂性的棒球表演
- 前面一到八局每一局的勝者才能拿下一積分(如第一局雙方2比1,記分板會寫2比1,但拿2分的才能拿該局的1積分),到第九局以及殊死戰則是比分直接加到積分上,以更炒熱賽末緊張氣氛
- 以此規則作賽的香蕉棒球聯盟(Banana Ball Championship League,BBCL)目前共有5支球隊,現正積極成立第六隊。
- 首屆聯賽預定於2026年開打,門票搶手程度不亞於世界級歌星的演唱會門票
- 儘管比賽花招相當多(花式接球、踩高蹺投打球、火球(物理)、投手在彈跳床上投球等等;換場時球員會一起做出舞蹈等動作炒熱氣氛),但球員本身也需要高水準的球技,成員不乏待過小聯盟1A甚至3A的球員,更甚者還有從香蕉聯盟轉去大聯盟的球員在
- 而黃金打者有時會請已退役的大聯盟名人上場打球
- 野球盤
- 棒球主題的特規彈珠台玩具,由日本エポック社在1958年隨日職熱潮而開發面市,專頁,並逐漸加入電池、液晶螢幕等特色功能,某些電玩廠商也有製造投幣大型機台款。
- 將彈珠發射口設於盤中央(即投手),各落坑前可設置撞柱(即野手)並微調位置,並有『魔球』坑位(位於投球軌道正中的活門)可直接開坑收球以加強擊球難度。
- 擊球點可選插左打或右打者,由玩家親手擊出彈珠至二壘後方各角度之落坑各為安打/出局/全壘打/機率判定事件(依各家設計規格不同)等。
野球拳風行於東洋的神祕武/舞技,一代怪俠小蝦米的絕學
由棒球帶入大眾生活的俗語
- 屬於近代熱門運動的棒球也有許多術語、俗語,進入了傳媒慣用辭庫從而影響了大眾。
詞語(中文) | 語源詞彙 | 棒球方面意涵 | 大眾傳媒常用意涵 | 備註 |
---|---|---|---|---|
紅不讓 | Homerun | 免跑壘直接得分 | 強勢、旺盛 | 英語詞源→日語發音→台語轉寫 蘊含『紅』的吉兆+『當仁不讓』(把握時機)的意涵 常見於電視節目或報刊標語 |
摃龜 | Skunk | 壓倒性慘敗 | (投注)失敗而賠本 | 一樣是英語詞源→日語發音スカンク→台語聽寫GonGu簡化而來 原文是『臭鼬』俗名,意指「臭鼬放屁=讓人吃屁(失望)」, 但台語聽寫後意象鮮明,讓後學難以確認這詞是沒有漢語語源脈絡的外來語 |
回本壘 | Homed/Scored | 跑完三個壘並得分 | H | 一般以約成會→牽到手→接到吻的三階段對應之 |
首打席全壘打 | Lead Off Home Run | 第一位打者於第一次打擊時擊出全壘打 | 一發入魂(意味深) | 詳見條目 |
33-4 | 2005年NPB總冠軍戰的最終比分 | 一面倒的慘敗 | \チーン/ | |
球棒隊 | 媒體將『棒球隊』改拚後的新詞 | 持球棒攻擊人的惡煞 | 2021年忽然在臺灣某都頻繁出現導致球棒與棒球隊受到風評被害[16] | |
扣倒 | コード/Called Game | 提前結束比賽 | 勝負懸殊,遭到壓制 | 原文英文→日語發音→台語聽寫→選到一個音義相符的中文譯詞 |
天王山 | 京都府的一座山 | 羽柴秀吉在這座山附近發動山崎之戰(又稱天王山之戰)成功擊潰明智光秀 最早來自日本圍棋,再由日本棒球界傳到台灣棒球界以至於華人社會 | ||
直球(對決) | 直球(日文) | 向打者投直球 | 不使用任何花招的正面對決 | 『投⇔打』之間考慮的因素複雜,還有主審/教練/捕手/壘手+跑者… 日文方面也指『完全不考慮場合/關係的直率發言』 |
牛棚[17] | 圈養牛的圍欄 | 未上場的投手練習區 | 後備投手陣容 | 一說源自1910年代美國Bull Durham菸草公司在棒球場上懸掛的廣告看板 |
守備範圍(外) | 守備(範囲)(外)(日文) | 各野手的負責區域 | 自己喜歡的萌屬性 | 可能源自平成後的男/女性時尚雜誌或辣妹語 |
殺豬公 | 原句: 人家已經上太空, 我們還在殺豬公 |
指別人已進入科技時代, 但自己仍然原始 |
形容管理/訓練方式老派 或缺乏效率、變通 |
語出台灣棒壇名教練李來發[18],少數有『我們拜天公』的變體, 詞句諧音順口且意象鮮明而廣泛流傳, 也被套用於日職某些精神論/昭和魂過重的球隊評論, |
球迷觀賽心得而生的術語/俗語
- 此處收錄尚未大眾化的棒球迷術語、俗語。
詞語(中文) | 語源詞彙/原意 | 棒球方面意涵 | 備註 |
---|---|---|---|
拿香 | 打者舉棒太久彷彿拿香拜拜 | 未揮棒而三振 | 打者肉眼選球與裁判/電視轉播系統的好球帶未必一致 |
車布邊 | 邊角 | 落在一/三壘外側但未到界外的落地安打 | |
紅中 | 麻將三元牌的其中一色 | 投球路徑在好球帶的正中位 | 在中華職棒裡也是台鋼雄鷹總教練洪一中的綽號 |
蒿吐露斯 | How to lose / 怎麼輸? | 找不到敗因的優勢場面 | |
(開)魯閣 | 大魯閣棒壘球打擊場 | 某方丟掉十分 | 指落後方被對手當成在大魯閣打擊場打球一樣暴打,「近似放棄防守,純粹練打/搶得分」的場面 當失分為10的倍數時會增加開魯閣的數量,如失20分=雙魯閣 |
瓜 | 西瓜 | 總教練調度無能 | 諷刺教練就像一顆西瓜一般,放在場上毫無用處 同樣的用法在日本職棒稱為『地藏』 例如酸民認為2024 WSBC冠軍賽時日本隊教練井端弘和是故意放置給臺灣取勝,因此謔稱井瓜 |
煮粥 | 亂成一鍋粥 | 防守球員出現失誤而陷入混亂 | 衍生自於眷村系及對岸自媒體,此句在臺灣被知名主播錢定遠發揚光大[19] 另因《中華一番》內篇名『紅色的粥』有衍生『__色的粥』套用至所屬色各隊的用法 美職事例 |
吃鍋貼 | 與籃球時不同,但可能有相似意涵[20] | 「雖敗猶榮」 對本命球隊任何失利的安慰 |
似乎起自晚場比賽結束後到連鎖水餃快餐的勉勵,諧音『四海遊龍』品牌連鎖水餃餐廳, |
臺灣棒球主播徐展元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因遭到逆轉而激動地說出 「我好想贏韓國,我真的好想贏韓國…」,讓臺灣輿論大肆討論而傳揚, 堪稱對臺灣棒球生態(國家指導+僅青少棒奪冠+職棒涉黑+對韓認識不足)的最大否定 | |||
贏球治百病 | 體育報導書籍 《Winning fixes Everything》 |
承上,在2020年代韓娛普及化後職棒仿效韓職引進韓式應援女團吸引新球迷, 再至2024 WBC12 中華/中華台北/台灣起初選將飽受砲轟但勇挫韓日奪冠後, 終於獲得國際認可而開始擺脫近一世代的低潮…恭喜優勝@ShoheiOhtani 然而即使奪冠吸引了新一代 | |
古亭妹 | Good Teammate / 好隊友 | 出自2024年臺灣職棒 | |
問天 | 仰望天空 |
投手(尤其是先發投手)整場好投,但球隊因為其他原因輸球 | ╰(;∀;)╯ ╰(〒皿〒)╯ ╰(Q口Q)╯ ╰(TДT)╯ 源於洋將麥克·羅力某場被轉播拍到的動作,雖然自稱是做伸展操(因此連續兩次起身), 但因表情動作強烈+隊況不佳成為迷因廣傳,同曲翁立友《我問天》也成為羅力的告別曲… 另因問天二字夠簡短且網友愛用而逐漸被轉用於網路新聞於MLB/日職賽況的標題 |
涼 | 變冷 |
某隊勝利無望 某球員沒有表現 |
源自對岸,意指『勢頭不佳、離衰敗不遠』 |
(大)中計 | 被算計 | 攻擊方以殘壘完結半局 | 以穩扎穩打佔壘得分的策略卻提前結束,挫折力度不小 滿壘殘壘的場合則會稱作「(中了)滿壘計」 |
牛棚失火 | 中繼/後援投手掉分 | ||
骰子牛 | 切成小方塊的牛排 | 中繼/後援的實力時好時壞 彷彿擲骰看運氣 |
與上者還可結合為『火烤骰子牛』 |
正片開始 | 在暫停空檔轉播的啦啦隊應援舞蹈 | 臺灣時常在暫停空檔轉播的啦啦隊應援舞蹈才是棒球賽的重點 | |
我們先不進廣告 | 觀賞球員場內清空板凳 | 起源於2008年4月4日La New熊對兄弟象例行賽, 「大師兄」林智勝因不滿判決進而衝撞裁判引起爭執 | |
本質 | 事物本身原有的根本屬性 | 棒球比賽本身 | 注重球員與比賽內容,而較少關注啦啦隊的球迷稱作本質迷 |
炸裂 / 炸 | 很厲害 |
打出全壘打 | 源自日文體育報刊標語,也是『炸』字在當代日文的遺緒[21] |
舒服 | 身心感到輕鬆愉快 | 反指標 | 源自論壇捧球員的文章反而使球員表現失常的怪象, 因此這種『舒服文』演變成一種魔咒,兼具『捧殺/自爛』的雙重矛盾義涵 於是有球迷會故意去「舒服」敵隊,希望他們也受到此魔咒影響 與此相反的是「不舒服文」,用嚴厲苛責方式希望被「不舒服」的球員表現能變好 |
歐巴 | 深遠,越過外野手的安打 | 源自英文單詞「Over」的日文發音「オーバー」 | |
會調 懂調 |
調整、調教 | 教練懂得訓練、調整球員 | |
抓惹波 | Drop the Ball | 球員漏接正常情況下應該能接殺的球 | 源自這段經典的再見失誤 |
FC | Football Club(足球俱樂部) | 某球隊得分能力過差 | 例如中日龍在2010年代以後得分能力過差而得到「中日FC」的稱呼 |
叫你總仔出來打 | 叫你教練上場代替球員 | 挑釁對手全隊戰力不如教練 | 此句源自2007年05月16日Lamigo熊隊投手黃俊中向興農牛隊的謎之西班牙語發言(空耳?) 起因是前一日應戰的牛隊總教練黃忠義真的敲出了一隻滿貫砲…參閱、片段 現實中的許多教頭也是退役巨砲(見下述) |
學生棒球
日本
高中棒球
- 全國高中(硬式)棒球比賽依照時間開打順序可分為以下四項:
- 三月中至四月初的選拔高等學校棒球大會(選抜高等学校野球大会),又稱春季甲子園
- 八月的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高等学校野球選手権大会),又稱夏季甲子園
- 十月的國民體育大會高等學校棒球競賽(国民スポーツ大会高等学校野球競技),含有硬式組和軟式組
- 十一月的明治神宮棒球大會(明治神宮野球大会),在明治神宮球場舉辦,含有大專組和高校組
- 春夏甲子園都是在阪神甲子園球場舉辦;四項大賽中以夏季甲子園最常成為ACG作品題材。
- 由於學生棒球的代表性,阪神虎(甲子園球場,參見職業棒球一節)和養樂多燕子隊(明治神宮球場,2021年職棒賽季就因為COVID-19大量延賽導致季後賽延後一周舉辦,該年日本大賽養樂多主場(第3~5戰)改在東京巨蛋舉辦)這兩支職棒球隊在安排賽程時要讓給學生大會;部分電視台也會讓出時段。
台灣
- 又稱三級棒球,以年齡分為少棒(國小組)、青少棒(國中組)與青棒(高中組)。
- 以棒球類型則可以分成硬式和軟式兩種組別,並且套用於前兩年齡階段
- 原本青棒也分為硬式和軟式兩組,然而民國93年(2004年)學年度依照球棒類型將硬式組近一步分拆出既有的鋁棒組與新增的木棒組。
- 近年來台灣最知名的學生棒球賽事為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模仿日本的夏甲子園採用單敗淘汰制,並且讓前述的木棒組、鋁棒組和軟式組混合對戰。
- 木棒組因為科班性質不得將木棒換成鋁棒,而後兩者沒有限制球棒種類。[22]
職業棒球
歷史沿革
美洲
美國
- 在紐約州古柏鎮設置名人堂博物館,每年評選具備十年以上大聯盟資歷並退役超過五年的選手,獲得全美棒球記者協會會員75%的同意票或者獲得名人堂資深委員會的推薦人物將會入選名人堂
職棒聯盟 | 聯盟分區 | 球隊 | 成立年 | 加盟年 | 主場所在地 | 備註 |
---|---|---|---|---|---|---|
美國聯盟 (American League) |
東區 | 巴爾的摩金鶯 (Baltimore Orioles) |
1894 | 1901 | 馬里蘭州 巴爾的摩 | |
波士頓紅襪 (Boston Red Sox) |
1901 | 麻薩諸塞州 波士頓 | ||||
紐約洋基 (New York Yankees) |
1903 | 紐約市 布朗克斯 | ||||
坦帕灣光芒 (Tampa Bay Rays) |
1998 | 佛羅里達州 坦帕 | ||||
多倫多藍鳥 (Toronto Blue Jays) |
1977 | (加拿大)安大略省 多倫多 | ||||
中區 | 芝加哥白襪 (Chicago White Sox) |
1894 | 1901 | 伊利諾州 芝加哥 | ||
克里夫蘭守護者 (Cleveland Guardians) |
俄亥俄州 克里夫蘭市 | |||||
底特律老虎 (Detroit Tigers) |
密西根州 底特律 | |||||
堪薩斯市皇家 (Kansas City Royals) |
1969 | 密蘇里州 堪薩斯城 | ||||
明尼蘇達雙城 (Minnesota Twins) |
1894 | 1901 | 明尼蘇達州 明尼亞波里斯 | |||
西區 | 休士頓太空人 (Houston Astros) |
1962 (國聯) |
2013 (美聯) |
德克薩斯州 休士頓 | ||
洛杉磯天使 (Los Angeles Angels) |
1961 | 加州 安納罕市 | ||||
運動家 (Athletics) |
1901 | 加州 沙加緬度市 | ||||
西雅圖水手 (Seattle Mariners) |
1977 | 華盛頓州 西雅圖 | ||||
德州遊騎兵 (Texas Rangers) |
1961 | 德克薩斯州 阿靈頓 | ||||
國家聯盟 (National League) |
東區 | 亞特蘭大勇士 (Atlanta Braves) |
1871 | 1876 | 喬治亞州 亞特蘭大 坎伯蘭 | 與同市的美式足球『Chiefs酋長隊』隊呼同為 《戰斧歌/Tomahawk Chop》片段 被改編為台灣兄弟象隊呼 |
邁阿密馬林魚 (Miami Marlins) |
1993 | 佛羅里達州 邁阿密 | ||||
紐約大都會 (New York Mets) |
1962 | 紐約市 皇后區 | ||||
費城費城人 (Philadelphia Phillies) |
1883 | 賓夕法尼亞州 費城 | ||||
華盛頓國民 (Washington Nationals) |
1969 | 華盛頓D.C. | ||||
中區 | 芝加哥小熊 (Chicago Cubs) |
1870 | 1876 | 伊利諾州 芝加哥市 | ||
辛辛那提紅人 (Cincinnati Reds) |
1882 | 1890 | 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 | |||
密爾瓦基釀酒人 (Milwaukee Brewers) |
1969 (美聯) |
1998 (國聯) |
威斯康辛州 密爾瓦基 | |||
匹茲堡海盜 (Pittsburgh Pirates) |
1882 | 1887 | 賓夕法尼亞州 匹茲堡 | |||
聖路易紅雀 (St. Louis Cardinals) |
1892 | 密蘇里州 聖路易 | ||||
西區 | 亞利桑那響尾蛇 (Arizona Diamondbacks) |
1998 | 亞利桑那州 鳳凰城 | |||
科羅拉多落磯 (Colorado Rockies) |
1993 | 科羅拉多州 丹佛市 | ||||
洛杉磯道奇 (Los Angeles Dodgers) |
1883 | 1890 | 加州 洛杉磯 | |||
聖地牙哥教士 (San Diego Padres) |
1969 | 加州 聖地牙哥 | ||||
舊金山巨人 (San Francisco Giants) |
1883 | 加州 舊金山 |
亞洲
日本
- 1936年建立日本職業棒球聯盟(日本職業野球連盟),1939年改名日本棒球聯盟(日本野球連盟),1944年一度改名日本棒球報國會(日本野球報国会)並在同年休止,1946年恢復日本棒球聯盟,1949年底分裂成中央聯盟(セントラル・リーグ,簡稱「央聯(セ・リーグ)」)和太平洋聯盟(パシフィック・リーグ,簡稱「洋聯(パ・リーグ)」)並由日本棒球機構(日本野球機構)管理至今
- 洋聯在橫跨1969-1971年的黑霧事件(假球案)中遭受重創,觀眾下滑至只有當時央聯的三分之一,為了提振票房自1973年起採用上下半賽季與對應的五戰三勝季後賽(至1982年),到1975年採用指定打擊制至今。
- 指定打擊制度在日本大賽由1985年開始交錯試辦(1985年全比賽採用、1986年回歸1984年之前全比賽不採用),1987年起確立只在洋聯球隊主場採用(除了2020年因為COVID-19再度全比賽適用),交流賽大部份年度下也遵循此規定
- 自2007年開始,央聯與洋聯高潮系列賽的勝方會進行七戰四勝制的日本大賽,決定賽季的總冠軍
- 跟大部份職棒聯盟不同的是允許和局,所以1986年就打到第8戰才由西武獅打敗廣島鯉魚完成第二次讓三追四的大逆轉(第1戰和局)[26]奪下該年總冠軍,隔年起第8戰開始延長賽取消局數限制打到分出勝負
- 不同聯盟間的球隊要交流,除了熱身賽和日本大賽、2005年開始在例行賽中舉辦交流賽豐富票房組合
- 如同美國的名人堂,日本東京巨蛋也有野球殿堂博物館以及收錄對日本棒球有重大貢獻之人員的野球殿堂
職棒聯盟 | 球隊 | 加盟年 | 主場與其所在地 | 備註 |
---|---|---|---|---|
中央聯盟 | 讀賣巨人 (読売ジャイアンツ) |
1934 | 東京巨蛋 東京都 文京區(後樂園) |
身為日本最老牌的職棒球隊,擁有數量最多、分佈最廣泛的球迷,又因為其隊風剛硬難免耗損,以致於NPB球迷分成巨人迷和反巨人迷 |
東京養樂多燕子 (東京ヤクルトスワローズ) |
1950 | 明治神宮棒球場 東京都 新宿區(明治神宮外苑) |
1966年至1973年曾經以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為球隊名直到手塚治虫破產後更回燕子之名 最早於1979年將球隊吉祥物角色[27]引進球場活動的球隊,其中以1994年出道的 | |
橫濱DeNA灣星 (横浜DeNAベイスターズ) |
橫濱球場 神奈川縣 橫浜市(横浜公園) |
上次聯盟優勝是上世紀的1998年,2024年奪下日本大賽冠軍後更使得後者次數多於前者 | ||
中日龍 (中日ドラゴンズ) |
1936 | 名古屋巨蛋 愛知縣 名古屋市(大幸南) |
1954年以後再也沒有以央聯冠軍身份拿過日本大賽冠軍(2007年日本大賽冠軍是高潮系列賽首次受益者),2012年後更是因為打擊能力太差而積弱不振 1994年出道的無尾熊多亞拉(ドアラ)為最出名的吉祥物 MikuMikuDance早期的名曲《LOVE&JOY》即為本隊的暖場曲,舞步也擷取自前述的吉祥物多亞拉 | |
阪神虎 (阪神タイガース) |
1935 | 阪神甲子園球場 兵庫縣 西宮市(甲子園町) |
受到兩次高中棒球大賽[28]影響定期無法使用甲子園球場,主場開幕賽近年來如果歐力士沒有要舉辦就在大阪巨蛋舉行(2024~25年歐力士要使用只好放棄權利,以客場球隊迎接開幕賽),八月賽事則混合大量客場比賽與地方球場主場(尤其1980年代福岡主場和客場比賽的長途拔涉導致戰績大幅滑落而戲稱為死亡之路,然而近年來常態性安排大阪巨蛋主場而明顯緩和) 粉絲有著當球團奪得聯盟冠軍會集體跳道頓堀川的傳統 5chなんJ版的鄉民更創立出「猛虎弁」混入定期屠版的關西阪神球迷們裡對話 | |
廣島東洋鯉魚 (広島東洋カープ) |
1949 | 馬自達Zoom-Zoom廣島球場 廣島縣 廣島市(南蟹屋) |
上次日本大賽冠軍已是昭和時代的1984年 | |
太平洋聯盟 | 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 (北海道日本ハムファイターズ) |
1946 | ES CON FIELD HOKKAIDO 北海道 北廣島市(Fビレッジ) |
東京主場期間籠罩在巨人的陰影下,2004年遷至北海道 作為本地選手陽岱鋼長年效力的隊伍而廣為人知 |
東北樂天金鷲 (東北楽天ゴールデンイーグルス) |
2005 | 宮城球場 宮城縣 仙台市(宮城野區) |
最初以歐力士併近鐵時挑剩的球員組成(岩隈久志為極少數的戰力),而後2012年底至2013年跨年度例行賽28連勝的田中將大率領金鷲隊奪下目前唯一的日本大賽冠軍 | |
埼玉西武獅 (埼玉西武ライオンズ) |
1950 | 西武巨蛋 埼玉縣 所沢市 |
1979年從創隊時的福岡搬至埼玉時採用手塚治虫的《森林大帝(小白獅王)》主角雷歐(レオ)為吉祥物 1982年至1994年奪下多次洋聯冠軍(除了84年的阪急和89年的近鐵以外)和日本大賽冠軍(82、83、86~88及90~92年)開創西武王朝,但是2008年奪下日本大賽冠軍後再也沒有打進日本大賽 主場西武巨蛋 | |
千葉羅德海洋 (千葉ロッテマリーンズ) |
千葉海洋球場 千葉縣 千葉市(美浜區) |
上次年度戰績第一名是1974年,2005年和2010年的日本大賽冠軍都是依靠季後賽制度下犯上取得日本大賽資格 | ||
歐力士猛牛 (オリックス・バファローズ) |
1936 | 大阪巨蛋 大阪府 大阪市 |
2004年合併大阪近鐵野牛(大阪近鉄バファローズ)組成現在的歐力士猛牛 | |
福岡軟銀鷹 (福岡ソフトバンクホークス) |
1938 | 福岡巨蛋 福岡縣 福岡市(中央區) |
1938年由南海鐵道公司成立時名南海軍, 1944年因南海與關西急行鐵道合併成近畿日本鐵道的合併改名近畿日本, 1947年隨南海與近畿鐵道再度分家改名南海鷹 1989年經營權轉手大榮集團並從大阪搬至福岡,改名福岡大榮鷹 1995年由王貞治執教初期戰績仍低落甚至引發南海老球迷蛋洗的『生卵事件』,至1999年才翻身拿到聯盟優勝 2004年因母企業經營不善險被併入羅德,後轉賣給軟銀集團成為現在的軟銀鷹 2010年代的日本大賽常客 |
臺灣
- 1990年中華職棒聯盟(CPBL)開打,初期年年增長讓年代集團組織台灣職業棒球大聯盟(TML,簡稱台灣職棒大聯盟)並於1997年開打對抗中華職棒聯盟,然而同年黑鷹事件導致職棒市場衰弱
- 2002年底台灣職棒大聯盟併入中華職棒聯盟,成為現今的中華職棒大聯盟
- CPBL和TML都採用指定打擊制;CPBL除了1998、1999年採用和TML相同的單一賽季以外均採用上下半賽季
球隊名 | 加盟年(解散年) | 主場所在地 | 備註 |
---|---|---|---|
統一7-ELEVEn獅 | 1990 | 臺南 | 聯盟創始四隊 目前創始球隊中唯一未改組也未改母企業之球隊,可謂存在即為中職歷史 現以嗆司曲『統一尚勇≒台灣尚勇』 2024年有與贊助動畫《中華一番》連動的『國獅無雙』聯名主題日 球迷謔稱喵 |
中信兄弟 | 1990 | 臺中(洲際) | 聯盟創始四隊 舊稱兄弟象,堪稱中職最知名、風波也最多的老牌球隊 90~00年代有球星在藥品、補品兼差廣告 但因2009年黑象事件和兄弟大飯店經營困難瀕臨解散,後由中信金控接手得以存續[30] 隊呼(  ̄□ ̄)/ 喔~~喔喔~~喔喔~~喔喔~~爪爪~(示範) 球迷謔稱爪[31] |
富邦悍將 | 1993 | 新北(新莊) | 舊稱俊國熊、興農熊、興農牛、義大犀牛, 其中又以興農和富邦時期最為知名 球迷謔稱午、邦 |
樂天桃猿 | 2003 | 桃園 | 原台灣大聯盟的台北太陽加上高屏雷公, 舊稱第一金剛、La New熊、Lamigo桃猿 與日本的東北樂天金鷲同為樂天集團(楽天,Rakuten)的成員 球迷謔稱吱 |
味全龍 | 1990(1999)、2019 | 臺北(天母) | 聯盟創始四隊 頂新入股味全後認其無益於商業而解散球隊,2019年才重組球隊 球迷謔稱油[32] |
台鋼雄鷹 | 2022 | 高雄(澄清湖) | (待查) 球迷謔稱啾 |
已解散球隊 | |||
三商虎 | 1990(1999) | 臺北(台北市立球場,已拆除)[33] | 聯盟創始四隊 因為經營困難解散 |
時報鷹 | 1993(1998) | 屏東 | 因為黑鷹事件重挫,該年年底停權一年後正式解散 |
中信鯨 | 1997(2008) | 嘉義 | 因為2007年球員參與簽賭案加上經營困難解散 |
米迪亞暴龍 | 2003(2008) | 新北(新莊) | 原台灣大聯盟的台中金剛加上嘉南勇士,舊名誠泰太陽、誠泰Cobras隊 因2008年上頭經營者掛勾幫派打假球被除名,史稱黑米事件 |
韓國
球隊名 | 加盟年 | 主場所在地 | 備註 |
---|---|---|---|
樂天巨人 (롯데 자이언츠,Lotte Giants) |
1982年 | 釜山 | 1975年建立業餘棒球隊並於1982年職業化成為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與日職的千葉羅德海洋同屬橫跨日韓的樂天集團(Lotte,롯데,ロッテ) |
三星獅 (삼성 라이온즈 ,Samsung Lions) |
大邱 | 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
LG雙子 (LG 트윈스,LG Twins) |
首爾(蠶室棒球場) | 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
斗山熊 (두산 베어스,Doosan Bears) |
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在韓華鷹成立前以大田為主場 | ||
起亞虎 (KIA 타이거즈,Kia Tigers) |
光州 | 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 | |
韓華鷹 (한화 이글스,Hanwha Eagles) |
1985年 | 大田 | |
SSG登陸者 (SSG 랜더스,SSG Landers) |
2000年 | 仁川 | 承接1999年底解散的雙鈴突擊者球員但不繼承歷史 |
培證英雄 (키움 히어로즈,Kiwoom Heroes) |
2008年 | 首爾(高尺巨蛋) | 承接2007年底解散的現代獨角獸(KBO創始六隻球隊之一)球員但不繼承歷史 跟其他大企業背景的球隊對比特別窮酸,故以培育球員後售出和企業贊助冠名(我們菸草→未冠名→耐克森輪胎→培育證券)求生 |
NC恐龍 (NC 다이노스,NC Dinos) |
2011年 | 昌原 | 王維中曾經待過該隊讓台灣球迷認識韓國職棒 |
KT巫師 (kt 위즈,kt wiz) |
2013年 | 水原 |
- KBO二軍除了一軍球隊的對應球隊以外,因應韓國實施徵兵制而設有韓國國軍體育部隊所屬的替代役部隊尚武鳳凰隊(상무 피닉스,Sangmu Phoenix),過去國軍體育部隊曾經還有警察隊(경찰 야구단,Korean Police Baseball Team)但已經於2019年解散
國際賽事
一級賽事
二級賽事
世界職棒名人錄
球員
- 此處分類主要依據球星的主要活躍時期。
名字 | 活躍時期 | 資質(左/右投打) | 效力球隊 | 主要事蹟 | 備註 |
---|---|---|---|---|---|
貝比·魯斯 (Babe Ruth) |
1914~1935 | 左打左投 | MLB:波士頓紅襪、紐約洋基、波士頓勇士(現亞特蘭大勇士) | 以巨砲長打風格開啟『活球年代[34]』的 全壘打王始祖 A.K.A 棒球之神,創下多項紀錄: 生涯714支全壘打(1974年由漢克阿倫超越) 單季60支全壘打(洋基時期) 單季打點171 生涯打擊率0.342 OPS:1.379 |
20世紀早期美國大聯盟的上古神獸,在大谷翔平爆誕前是美國最有名的二刀流選手(Two-way Player) 1918年被紅襪交易到洋基後怒譙「紅襪在我死後100年拿不到冠軍」,隨後便是長達86年的紅襪絕緣/洋基騰飛(+兩隊球迷世仇互撕)。 |
王貞治 (Sadaharu Oh) |
1959~1980 | 左打左投 | NPB:讀賣巨人 | 以一本足打法累積868轟世界紀錄[35]的華裔日職全壘打王 時稱『世界の王』。 現役時期與隊友長嶋茂雄分居攻方第3/4棒的「ON組合」使巨人隊橫霸日職總冠軍九年(1965~1973),其背號1號成為巨人隊永久欠番之一,其影響力甚至促使政府創設『國民榮譽賞』以資表揚。 1994年入選野球殿堂 1980年退役後轉任教練(接下) |
須注意其名『貞治』不是訓讀Shinji 可能是日本人最熟知的「王さん」 同期隊友/教練/球界另有戲稱『ワンちゃん』 |
長嶋茂雄 (Nagashima ShiGeO) |
1958~1974 | 右投右打 | NPB:讀賣巨人 | 1959年6月25日在昭和天皇夫婦唯一一次親自觀看的比賽(天覧試合)中對阪神擊出再見全壘打而聲名大噪, 時稱『ミスタープロ野球/ミスタージャイアンツ/チョーさん』。 其背號3號同樣是巨人隊的永久欠番之一。 1988年入選野球殿堂 退役時的引退演講的名言「我等巨人軍將永垂不朽」也成為了巨人迷的精神格言。 1975年~1980年、1993年~2001年擔任讀賣巨人隊總教練 |
2025年6月3日過世 |
鈴木一朗 (イチロー,Ichiro Suzuki) |
1992~2019 | 左打右投 | NPB:歐力士藍浪(現歐力士猛牛) MLB:西雅圖水手、紐約洋基、邁阿密馬林魚 |
2001年轉美國職棒後連續十季擊出至少200安打,其中2004年擊出262支安打創下MLB單季安打紀錄 2025年1月前後進入野球殿堂以及美國職棒名人堂 |
其雷射肩曾多次毀滅地球 |
松井秀喜 (Hideki Matsui) |
1993~2012 | 左打右投 | NPB:讀賣巨人 MLB:紐約洋基、洛杉磯安那罕天使、奧克蘭運動家、坦帕灣光芒 |
高校期間代表(石川)星稜高校參與1992年夏甲子園遭到對手針對性連續五次敬遠球保送導致自身球隊淘汰 2002年擊出該年度最多的50隻全壘打成為全壘打王、打點王及最高上壘率並於季後進軍MLB 2018年入選野球殿堂 |
在日本有「ゴジラ」的外號, 當時台灣則稱呼為「酷斯拉」 |
陳金鋒 | 2002~2016 | 右打右投 | MLB:洛杉磯道奇
CPBL:Lamigo桃猿 |
史上第一位登上MLB的台灣選手,可說開創了旅美風潮 現為富邦悍將教練團的一員 |
|
王建民 | 2005~2016 | 右打右投 | MLB:紐約洋基、華盛頓國民、多倫多藍鳥、堪薩斯市皇家 | 2005年入選洋基隊展露頭角並於2006~2007投出連續2季19勝紀錄,使台灣升起收看MLB轉播熱潮 當時的洋基打線也因為他而在台灣家喻戶曉獲得「早餐店打線」(早餐店老闆也能熟悉談論)的別名,他擅長的『伸卡球/沉球』也跟著變得家喻戶曉。 於2013WBC出賽但奪冠失利,2024年WSBC Premium12以牛棚教練一職再度揚名。 現為中信兄弟教練。 |
不多話的性格另稱『沉默的王牌』, 也是造星用詞『台灣之光』的初期主要投射目標, |
馬里安諾·李維拉 (Mariano Rivera) |
1995~2013 | 右打右投 | MLB:紐約洋基 | 生涯652次救援成功為全MLB之冠 2019年第一年就創下(2025年為止)唯一一次全票進入棒球名人堂 |
全MLB最後一位身穿42號球衣的棒球員 |
大谷翔平 (Shohei Ohtani) |
2013~ | 左打右投 | NPB: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 MLB:洛杉磯天使、洛杉磯道奇 |
2014年成為史上第三位單季10勝10轟的球員 2015年奪得NPB勝投王、勝率王、防禦率王等 2021年繼鈴木一朗後成為第二位獲得美聯年度MVP的日本球員 2022年取得15勝投+34轟,MLB史上首位單季勝投與全壘打皆超過10。 2023年出戰WBC幫助日本隊封王 |
當代二刀流傳說球星,高中時期即有投球速160Km/h的怪物紀錄 與貝比魯斯/王貞治很快轉職打者不同,至今(2025年)不論在日職或MLB都以投打雙重身分活躍 |
張育成 | 2019~ | 右打右投 | MLB:克里夫蘭印地安人(現克里夫蘭守護者)、匹茲堡海盜、坦帕灣光芒、波士頓紅襪 中職:富邦悍將 |
因2019年亞運參賽後的兵役列管問題於2023年WBC參賽前一度被笑『逃兵/二兵阿成』,但參賽後連連開轟並以軍隊敬禮動作與觀眾互動,賽後獲A組MVP與最佳一壘手殊榮。連美國主播都稱「Secretary of Defense」因而得名『國防部長』。 | (〃∀〃)ノ Do you Know Yoh DaiKan? Ah, He is My Senpai◝(^▽^) |
棒球教練
名字 | 特徵/傾向 | 執教球隊 | 主要事蹟 | 解說 | 備註 |
---|---|---|---|---|---|
王貞治 | NPB:讀賣巨人、(福岡大榮鷹→)福岡軟銀鷹 | 2006年出任WBC首屆日本隊教練,助日本隊奪得世界冠軍。 | (承上)自球員退役後先在1984-88年擔任巨人隊總教練,退位幾年後於1995年轉任福岡大榮鷹監督直至2008年 在2000年與舊日隊友長嶋茂雄掌兵符的舊日東家巨人隊對決 |
||
徐生明 (서생명) |
CPBL:味全龍、第一金剛、中信鯨、興農牛、義大犀牛 TML:高屏雷公 2004年雅典奧運中華代表隊 |
曾為台灣職棒界最多勝(CPBL:610、TML:105,合計:715)的總教練 | 球員時代以蝴蝶球聞名,曾赴韓參與業餘棒球(韓國化妝品隊)並曾經獲得最佳業餘投手,但80年代韓國職棒不開放非韓僑外國球員而在取得碩士學位後回國任教 1997年至1999年率領味全龍完成三連霸,2013年率領義大犀牛奪得上半季冠軍後的8月猝逝 |
其最多勝紀錄在過世後的2017年7月11日被洪一中取代 |
以棒球為主題的創作
漫畫
作品名 | 作者 | 連載時期 | 備註 |
---|---|---|---|
巨人之星 (巨人の星) |
梶原一騎(原作) 川崎のぼる(作畫) |
1966—1971年 1976—1979年 |
昭和時代棒球漫畫的聖經,不只是「魔球系」更是スポ根≒苦幹實幹型運動創作的標竿 後世代讀者常聚焦於鐵血父親「星一徹」如何虐待親兒「星飛雄馬」的身心(無誤) 由於作品名氣,於平成世代推出《新約巨人之星》改以原作對手-花形滿做主角。 本作也常是後輩作品的致敬、揶揄對象。 |
狂人軍 | 藤子不二雄A | 1969—1970年 | 本是普通上班族的主角「丸目藏人」在一次觀戰中被只有瘋子才能加入的球團「狂人軍」 因為對精神病患、現實人物及球圈的負面描述/影射成了封印作品 |
魔投手 (侍ジャイアンツ) |
梶原一騎(原作) 井上コオ(作畫) |
1971—1974年 | |
野球狂之詩 (野球狂の詩) |
水島新司 | 1972—1977年 | |
大飯桶 (ドカベン) |
水島新司 | 1972—1981年 | 本來是以柔道為主題,轉為棒球漫畫後大爆紅 |
超能野球紅不讓(日劇譯名) アストロ球団 |
遠崎史朗(原作) 中島徳博(作畫) |
1972—1976年 | 里見八犬傳棒球版(無誤),敘述殉戰的天才球員澤村榮治靈魂轉生到同為1954年9月9日生的九名嬰兒身上,聚集為一心同體的天命棒球員,朝向打敗讀賣巨人軍、美國大聯盟等球界勁旅而戰。 魔球系漫畫,後來有改編電視劇真人化與遊戲化。 |
TOUCH鄰家美眉 / 棒球英豪 (タッチ) |
安達充 | 1981—1986年 | 安達充的成名作,奠定其往後『學生運動+青澀樸拙+悲喜交集(+不測風雲)』的一貫風格 |
H2/好逑雙物語 | 1992—1999年 | 兩位中學生『國見比呂』、『橘英雄』在棒球名校弱校及青梅竹馬『雨宮雅玲』、『古賀春華』之間的高中棒球青春故事 | |
強棒甲子園 (緑山高校) |
桑沢篤夫 | 1984—1987年 | ![]() 超高校級怪力魔球+磨棒漫畫:盯著球會變大、接不住球撞傷、接住球也震傷、為接球站柵欄(?)、單手揮棒尬球(!!)都是常見表現,相比之下轟破記分板已經算是正常的。 |
棒球大聯盟 ( 棒球大聯盟2nd (MAJOR 2nd) |
満田拓也 | 1994—2010年 2015年—至今 |
上者星氏父子的精神繼承與合成(無誤),故事劇情事件的慘度不遜上者,主角吾郎經常不顧運動傷害只為求勝的球霸心態也很有名 |
鬼影投手 (ONE OUTS) |
甲斐谷忍 | 1998—2006年 | 主角『渡久地東亞』在老將的邀請下加入一支弱小職業棒球隊並以『使對手出局一人即贏球團五百萬,我方失一分即賠五千萬』的賭局,在鉤心鬥角的職棒環境下利用各種計謀讓球隊再度奪得聯盟冠軍並最終奪下日本一 |
野球長打王 (Mr.FULLSWING) |
鈴木信也 | 2001—2006年 | 開場類似灌籃高手的JUMP系套路魔球運動漫畫 |
王牌投手 振臂高揮 (おおきく |
ひぐちアサ | 2003年—至今 | 對女性讀者而言印象深刻的漫畫之一。動畫版是聲優代永翼的事業突破點。 |
四葉遊戲 (クロスゲーム) |
安達充 | 2005—2010年 | |
鑽石王牌 (ダイヤのA) |
寺嶋裕二 | 2006—2022年 | 對女性讀者而言印象深刻的漫畫之二。 |
錢進球場 (グラゼニ) |
足立金太郎 | 2010年—至今 | 少數以中繼投手為主角的漫畫。 |
八雲小姐想要餵食。 (八雲さんは餌づけがしたい。) |
里見U | 2016—2021年 | 喜歡料理的未亡人妻八雲柊子餵食棒球高中新秀大和翔平的故事 內容主要是八雲太太的各種料理,其次是兩人的日常插曲,棒球的成分只佔一成多 |
失憶投捕 (忘却バッテリー) |
みかわ絵子 | 2018年—至今 | 本作的巨大功臣還有作者的丈夫高嶋榮充,他是本作的棒球相關知識的顧問。 2024年動畫化之後迎來一個高峰。 因為把棒球規則講得很清楚所以推薦現在對棒球有興趣的讀者去看。 |
超高校級投手在用棒球代替戰爭的異世界拯救弱小國家 (野球で戦争する異世界で超高校級エースが弱小国家を救うようです。) |
海空陸(原作) 西田拓矢(作畫) |
2020—2024年 |
動畫
作品名 | 動畫工作室 | 播映時期 | 備註 |
---|---|---|---|
怎樣打棒球 (How to Play Baseball) |
迪士尼 | 1942年 | 高飛狗都市系列,記載了上世紀的美國娛樂生活 另有高爾夫、拳擊、汽車等題材,風格均為諧仿諷刺 |
Casey at the Bat | 1946年 | 改編自同名詩歌 《Casey at the Bat: A Ballad of the Republic, Sung in the Year 1888》 記敘十九世紀末的美國棒球熱潮,以及對球星盲捧封神後的破滅 | |
Casey bats again | 1954年 | 上者BAD END後的HE後傳 以當時卡通業界及現實歐美都極為罕有的『棒球美少女』為主題 | |
女棒甲子园 (プリンセスナイン 如月女子高野球部) |
フェニックス・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1998年 | 棒球美少女動畫。 |
洋基小英雄 (Everyone's Hero) |
20世紀福克斯 | 2006年 | 前超人演員「克里斯多福·里夫」導演的動畫電影,在其過世後由Colin Brady接掌執導 為紀念這位「超人」,片名由原本的《Yankee Irving》改為現名 |
遊戲
作品名 | 製作公司 | 年代 | 備註 |
---|---|---|---|
ファミスタ系列 | Namco(現萬代南夢宮) | 1986年至今 | Namco旗下的長青樹棒球遊戲系列,遊戲上比擬日本職棒 |
燃えろ!!プロ野球 | JALECO | 1987 | 詳見クソゲー |
野球格闘リーグマン (Ninja Baseball Batman) |
iREM | 1993年 | 最容易上手的棒球「主題」清板動作遊戲(無誤) 以四個球員裝扮的忍者打遍美國各地的棒球怪物軍團並奪回貝比魯斯的金身為目標 在亞洲享有好評,卻很奇妙地在美國只有極稀少的實裝記錄使知名度低落 由於其遊戲動作系統、視覺設定與概念足夠完善,多年來也有真愛球迷期待重製或繪製二創 |
實況野球系列 (パワフルプロ野球シリーズ) |
Konami | 1994年—至今 | KONAMI另一個長青樹棒球遊戲系列,角色為二等身的大頭偶無手指也沒有腿為人物風格, 除了職棒模式引入現役各隊球員資料外另有養成模式以球員操練作息管理及約會事件與各種瘋狂展開為特色 另有跨界引入既存棒球漫畫角色與球員外觀Vtuber化、特效化演出 |
MLB系列 MLB The Show系列 |
SCE | 1996年—2006年 2006年—至今 |
遊戲名稱為MLB(年份),每年都會出一部新作 直到2006年推出續作The Show系列,名稱為MLB (年份)The Show,16年後名稱為MLB The Show(年份),和前作一樣也是每年都會(ry |
職業野球魂系列 (プロ野球スピリッツシリーズ) |
Konami | 2004年—至今 | 從實況野球分支出來的棒球遊戲,與前者相比主打真實感, 可自訂球員外觀/動作/數值與引入應援曲等營造有實感的夢幻對決 |
超級瑪利歐體育場系列 (スーパーマリオスタジアムシリーズ) |
任天堂、萬代南夢宮 | 2005年、2008年 | 瑪利歐系列的棒球遊戲,可說是瑪利歐版本的《ファミスタ》 目前只有兩作,分別是GC的奇蹟棒球(ミラクルベースボール)和Wii的家庭棒球(ファミリーベースボール) |
MLB 2K系列 | 2K Sports | 2005-2013年 | 同樣也是每年都會出一部新作,直到2014年2K Sports宣布該系列將不再推出新作 |
Winnie the Pooh's Home Run Derby (くまのプーさんのホームランダービー!) |
迪士尼 | 2008年 | 乍看內容簡單,但實際上被譽為鬼畜級難度的超高難度遊戲 |
My9Swallows TOPSTARS LEAGUE | Otomate | 2024年 | 2024年8月發售的乙女遊戲,是Otomate和東京養樂多燕子合作的作品。 主角(默認名「杉澤燕」)是隸屬養樂多燕子集團的新人,受命代表養樂多燕子組織營運一隻帶有唱跳俱佳的偶像性質的非職業棒球隊參加專門的大賽。 現實中日本棒球場部分地點是禁止女性進入,本作為契合世界觀設定而修改了這一禁令。 |
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第三部中虛構的遊戲 特點是球員的外貌為自定義,玩家可以在 承太郎、達比(弟)和仗助都有玩此遊戲,球員外貌為各自的替身 1990年代的棒球遊戲最好可以全壘打預告 |
小說/輕小說
作品名 | 作者 | 連載時期 | 備註 |
---|---|---|---|
大正野球娘。 | 神樂坂淳 | 2007—2010年 | |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もし高校野球の女子マネージャーがドラッカーの「マネジメント」を読んだら) |
岩崎夏海 | 2009年 | 當年十分轟動的話題作,實際上算是輕教學書,講述女高中生經理如何運用杜拉克管理學營運高中棒球隊。 雖然沒有愛情要素,但友情的劇情可謂催人淚下 曾改編成真人電影《正妹柑芭嗲》 第二部是第一部角色長大後的那一届高中生的故事 |
影視作品
作品名 | 上映/播出年份 | 備註 |
---|---|---|
紅葉小巨人 | 1988年 | 改編自紅葉少棒隊的故事,由趙士強飾演教練邱慶成與紅葉村原住民兒童訓練棒球、籌組球隊,並面對日本少棒勁旅。 |
感恩歲月 | 1989年 | 王貞治的傳記電影,改編自其母王登美的回憶錄,全片由國語(+部分台灣國語)錄製,馬景濤飾演王貞治,午馬飾演其父王仕福, |
魔球 (Moneyball) |
2011年 | 改編自MLB奧克蘭運動家隊2002年透過一系列操盤起死回生的事蹟,連帶讓制服組透過大數據管理球隊的策略廣為人知,甚至變成經營方向的代名詞 |
KANO | 2014年 | 魏德聖導演,改編1931年日本殖民時代的臺灣嘉義農林學校挑戰甲子園的史實 一如導演特色,力求考察到當時的球場用土以及服裝都有重現,為此成本高達3億新臺幣 因與後一世代的棒球傳奇『紅葉少棒隊』有明顯意識形態區隔,常引起世代/族群筆戰互撕 |
其他
作品名 | 創作年份 | 備註 |
---|---|---|
Who's on First? (誰在一壘?) |
1930年代 (1999年) |
美國喜劇拍檔亞伯特與卡斯提洛創作的脫口秀段子,1999年劉亮佐及趙自強再引入台灣棒球內容改編成漢語相聲 將各守備位置的人物故意命名為代名詞(誰、甚麼、我不知道etc)以製造更多衝突和笑點 |
相關連結
參見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 ↑ 如:貝比魯斯因被交易轉隊至洋基憤對前東家波士頓紅襪發出的『貝比魯斯魔咒』(1920~2004)、芝加哥小熊隊的『比利山羊魔咒』(1945~2016)、阪神虎隊的『肯德基爺爺魔咒』(1985~2023)
- ↑ 但尼克博克規則距離當代認知的『現代棒球規則』仍有幾項差異和不足:例如『拿滿21分強制獲勝而非九局完賽』、尚無『外野邊界+全壘打牆』、『好球帶』等要素。
- ↑ 但也有因場地制宜、為求不擾鄰的特殊賽制,例如台北天母棒球場就特別明訂:例行賽若未能在晚上十點前結束,未滿九局僅需打滿九局,若延長賽進行中則僅進行至該局完整結束
- ↑ 但職業比賽也有可能因天氣影響或場內特殊狀況,而由裁判與雙方總教練等協議後,確定『比賽成立並結束』、『比賽成立但保留(擇日接續比賽,紀錄繼承)』或『比賽不成立(擇日重新補賽,紀錄不繼承)』
- ↑ 「老手」東奧義塾高校是在青森縣有名的棒球強校,曾打進甲子園前16強;而「新手」深浦高校(現木造高校深浦校舍)則是當時全校學生不足200人的小校,校內棒球社團所有隊員的資歷加起來都未滿一年
- ↑ 第一局東奧義塾已猛灌39分打點,在第五局打完後主辦單位詢問深浦高校要否放棄比賽時被其隊長婉拒,東奧義塾的隊長於是回應放水就是對對手不敬並繼續狂轟濫炸,最後七局結束即為122比0、扯得能媲美籃球比賽的比分
- ↑ Strikeout,打者連續三次都無法擊中好球時便出局(Out),簡稱K;『三振(三次揮動)』一詞也看出原先傳自日文的遺緒
- ↑ Tag out,壘手踩住壘包持球碰觸還沒上壘/沒能回壘的跑者使其出局,壘手未持球則不可進行觸殺,且必須以持球手接觸跑者
- ↑ 滿壘時擊出全壘打又稱「滿貫砲(Grand Slam)」
- ↑ Intentional bases on balls(IBB),日本又稱「敬遠」
- ↑ 除了上述的衝突事例,現實的MLB也有顧及觀眾(球迷)『看熱鬧不嫌事大/為出名搏版面/代替狂熱球迷維護球員』心思的『表演式爭執』等內規,例如名教練Bobby Valentine就曾自承某幾次衝上場跟裁判/對手教練吵的內容其實是『你別管我罵什麼,讓我吼完這30秒就好』…
- ↑ 通常會握兩端或用球棒遮住捕手手套表示明確的短打姿勢,主依裁判認定打者有無形成短打姿勢
- ↑ 單複數同形
- ↑ 2005年統一獅和2015年中信兄弟因為隊徽出現棒球導致被CPBL打槍而緊急修改
- ↑ 有足壘球專用的球,沒有的話通常會找柔軟度及彈性差不多的替代球
- ↑ 球棒確實是好上手又容易購得的街頭武器,就算是棒球運動不盛行的地區也可推說是學生用或私人用(例如於不盛行棒球的香港產黑幫電影裡經常出現),雖然成棒與職棒早已在1980年代明文規定只准用木製球棒,但「學生與少棒比賽允許金屬製球棒」仍留下金屬球棒流通至市面乃至於淪為凶器的破口…
- ↑ 日文標記「ブルペン」是直翻自英文Bullpen的外來語
- ↑ 代表事蹟為1992巴塞隆納奧運棒球項目帶領中華台北隊得銀牌,
遺憾的是李來發教練逝世於2024年10月中,與11月舉辦的WBSC Premier 12 首度國際奪冠緣慳一面… - ↑ 錢定遠在受訪時宣稱他看了某個戲劇後對該對白印象深刻,在轉播中脫口而出
- ↑ 籃球為手指於運/接球時直刺球身被反彈受傷包紮,彷彿包水餃
- ↑ 火藥相關常用『爆裂/ばくれつ』、『爆発/ばくはつ』、油料理時用『揚げ』,炸字除了戰前仍常用於火藥炸彈之外,平成世代後幾乎完全被前述兩字詞取代
- ↑ 如高雄普門中學初參賽是以社團名義,可以用鋁棒組參賽;之後正式成立球隊加上有打進前16強的佳績,就變成木棒組
- ↑ 指球團在確定聯盟排名以後的比賽,不論輸贏都不會再對之造成任何影響
超大型垃圾時間 - ↑ 第三名先跟第二名對決,勝者再跟第一名對決以取得聯盟優勝及日本大賽門票
- ↑ 例行賽成績第一名直接成為聯盟優勝並且首輪留空;第三名先到第二名主場跟第二名進行五戰三勝制的第一輪對決(第二名擁有全主場優勢),勝利者再去第一名主場舉行六戰四勝制的第二輪對決(第一名擁有全主場優勢並先獲得一勝),最後勝者取得日本大賽門票
- ↑ 第一次是1958年西鐵獅(今西武獅)打敗讀賣巨人,第三次則是1989年巨人打敗近鐵牛
- ↑ ヤー坊,1979~1993,2003年贈送予沖繩縣浦添市
- ↑ 3月底職棒開幕賽:選拔高等學校棒球大會(春甲子園)、8月: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夏甲子園)
- ↑ 除了附近僅有私鐵導致演唱會時間受限,西武蛋的露天架構以及地段使得場地常有冬冷夏熱的問題
- ↑ 另在母企業懸缺至成功轉手時一度被惡搞新吉祥物可能換成『好兄弟』或『象皮鯨』…
- ↑ [起源]最早是因象迷習慣垂下加油棒甩動,看似『爪』字,又因固定使用黃衣看似香蕉或隊徽象頭,便以形狀相似的文字『爪』對應之
- ↑ 起因是頂新集團於2014年爆發的『餿水油』事件
- ↑ 原址後被改為台北小巨蛋
- ↑ 相對於先前的『死球年代』-場均得分低、球偏重、不積極取締『口水球(塗上各種謎之液體影響球路與球芯)』+不多換球,以及規則尚未調整『界外球算好球』的各種弊端使得優勢偏向守方,且攻方不多揮大棒的年代
- ↑ 1977達756轟,MLB方面以『日美球場大小不同』
以及聯盟不同不必宣傳並未公開承認此成就,但王貞治的全壘打數在當時的美國球迷也早有耳聞與轉譯,在日、美球界均獲讚譽,也被嘻哈樂團Beastie Boys寫入歌詞蹭致敬之